你是不是曾担心过自己的工作会被AI代替!
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早就警告过,人工智能正在以超过人类平均水平的能力掌握语言,而通过掌握语言AI正在掌握入侵人类文明系统的钥匙。
如果AI开始"反客为主"的时代,人类真的准备好了吗?
赫拉利将称AI称为"外星智能"而非"人工智能",因为它们做决策的方式与人类思维有根本的不同。
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AI不仅能够学习还存在一定的欺骗性。
并且AI掌握语言是即将非常快速的事情,我们用语言创造神话和神灵,用语言创造金钱,创造艺术和科学,创造友谊和国家。当AI掌握了这把万能钥匙,它就能够重塑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赫拉利提出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概念"硅幕”,即由硅基芯片和计算机代码所组成的屏障,可能使人类分裂并分属于不同的数字帝国。
如果说冷战时期的"铁幕"分割了地理空间,那么AI时代的"硅幕"将分割人类的认知空间。这样的分割会让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撕裂风险。
面对赫拉利抛出的AI治理难题,2025外滩大会给出了一个颇具创意的回应方式。
大会邀请了包括Deepseek、LLaMA、Qwen、Nova、腾讯混元、Gemini、ChatGPT、Kimi、豆包和Grok在内的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大模型,让它们向人类提出十个问题。
这十个问题几乎涵盖了人机共生的所有核心议题:从"你愿意让AI管理你的健康档案吗?"的信任问题。
到"除了用AI降本增效,哪些岗位是要永远留给人类来做的?"的价值问题,再到"如果AI做了错误决定并造成损害,AI该背锅吗?"的责任问题。
从"人机信任、社会分工、劳动的意义、发展机会平等",到更加具体的"知识传递、情感抚慰、信息茧房、AI幻觉、安全隐私",几乎都在表露其迫切希望与人类有更坚实的共生基础。
外滩大会邀请了16位院士和图灵奖得主、550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领袖,包括强化学习之父理查德·萨顿、《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等重量级嘉宾。
同样面对AI的发展,2024年图灵奖得主萨顿的态度明显比赫拉利更加乐观。他认为"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恐惧被夸大了",强调人类最伟大的成功在协作本身。
近年来国际社会在AI治理方面的努力值得关注。中国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强调,各国应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通过对话与合作凝聚共识,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表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八家全球性科技机构签署的AI伦理协议,都体现了国际社会对AI治理的共同关切。
这些提案都是强调AI的风险是全球性的,任何一个角落的AI失控都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正如赫拉利所说,"我们能真正控制AI、开发出一种可以与人类共存的AI的唯一机会,就是通过全球合作来实现"。
海外滩大会、新加坡金融科技节、香港金融科技周主办方首次齐聚上海实现"三会聚首",这种跨地区的协作机制正是打破"硅幕"阻隔的桥梁。
理论探讨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将"技术向善"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路径。在这方面,外滩大会展示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
大会现场展示了诸多科技应用,如外骨骼机器人、AI健康应用AQ等,后者已服务超1.4亿用户,近6成来自三线及以下地区。
这些应用的普及程度说明,AI技术正在真正惠及普通民众,而非仅仅服务于精英阶层。
历年外滩大会都很重视创新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从CSA"AI安全工作组"成立,到"IIFAA分布式可信认证体系"共建,再到涵盖Agent对齐、智能体零信任防御等功能的"蚂蚁蚁天鉴"大模型安全解决方案展出。
AI治理不能仅靠政策法规,更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
就像凯文·凯利所说:"对于科技带来的问题,永远不能靠减少科技解决,而应该发明出更好的科技"。
大会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已经开始推动AI伦理的全球传播与实施,这种从上而下的规范引导,结合技术层面的创新突破,为AI治理提供了双重保障。
AI记录学习了人类的反思它们的提问也许正是人类思考的镜像。在这面镜像中,我们看到的不应该是恐惧,而应该是机遇。
只要我们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坚持技术向善的理念,人类完全有能力驾驭AI这个强大的工具,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毕竟正如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一样,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它。
编辑:木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