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糖都之王”到债务压顶:一粒玉米拖垮山东民企巨头?

在山东滨州邹平市,有两家闻名全国的大型企业,一个是靠纺织和铝业跻身世界500强的魏桥创业集团,另一个则是产业多元的西王集团。西王集团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业务涉及农业、特钢、金融、地产等领域,其创始人曾身价百亿。

说起西王集团,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西王玉米油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

西王是玉米油领域的隐形冠军,市占率超30%,在山东、河南等主销区,每卖出3瓶玉米油,就有一瓶是西王玉米油。不过,西王玉米油一直有个强劲的对手,那就是长寿花玉米油。这两个品牌都诞生于邹平的西王村,一同崛起,长期竞争,市场份额不相上下。

然而,相比长寿花的稳健发展,西王这两年的日子可不好过。去年10月份,青岛中院发布了一则天价悬赏通告,通告上的人物正是西王集团创始人王勇、王棣父子,原因是他们有一笔3.3亿元的债务拒绝履行,只要有人能提供有效的财产线索,就可以拿到执行款3%的赏金,最高可达990万元。

虽然悬赏通告在短短4天后就撤销了,但这也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大的企业陷入如此境地呢?难道是玉米油不好卖了?

最近,西王食品发布的2024年财报让外界大吃一惊。数据显示,2024年西王食品规模净利润为负的4.44亿元,同比暴跌2530%,业绩一落千丈。

时间回到1986年的邹平县西王村,当时36岁的王勇当选村书记。那时的西王村一穷二白,村集体资产几乎为零,就连村干部的工资都只能用河边的几棵树来抵。

不过,一则国家颁布的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文件让王勇看到了希望。文件指出,农村和农村工业必须协调发展,把“无工不富”和“无农不稳”有机结合起来,并提供了相关政策支持。王勇决定带领西王村走“以工促农、以企带村”的发展道路。

王勇带头把自己家的面粉厂捐给了村集体,其他班子成员和有能力的村民也纷纷响应,筹集了40万元,在1987年建成了西王油棉厂,当年就实现了23万的利税收入。

1990年,王勇又利用银行贷款200万,建成了年产能3000吨的玉米淀粉厂,赶上了当时饼干、糕点等产品需求激增的风口,集体资产飙升到2000多万。

1993年,王勇带领村支部花52万元购买了一项以玉米淀粉发酵制取甘油的新技术专利,投资2400万上马甘油生产项目,然而项目却遭遇失败,亏损超3000万。在村民的反对声中,王勇说服大家进行二次创业,改造设备生产谷氨酸,企业逐渐恢复生机。

1998年,西王村与北京粮食系统合作,组建了北京先锋粮农公司,并于2000年成功上市,西王村获得了7000多万的资金流入。此后,西王集团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西王糖业在港交所上市,2010年西王食品借壳金德发展上市,成为A股玉米油第一股,2012年西王特钢也登陆港交所。

西王玉米油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西王村的三星集团率先涉足玉米油领域,1998年成立了三星炼油厂,成为国内首家做玉米油的企业。西王集团后来也投资玉米油,一开始为金龙鱼等企业提供原料。

2009年,西王启动品牌打造计划,邀请张国立夫妇作为品牌代言人,销量迅速提升。长寿花也不甘示弱,邀请倪萍作为代言人,双方在营销、产品定位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

然而,从2016年开始,西王集团逐渐陷入困境。当年,西王集团以高额借款30亿收购了北美运动营养和体重管理品牌公司科尔,但科尔的业绩后来下滑严重。

2017年,西王集团作为齐星集团的担保人,因齐星集团资金链断裂受到牵连,旗下上市公司股价暴跌,部分银行抽贷断贷。2019年10月,西王集团出现债券违约,面临百亿债务危机。2020年,西王集团向法院申请司法和解,但和解方案执行并不顺利。

曾经的福布斯富豪家族,如今深陷债务泥沼,曾经的行业明星企业,当下主业崩塌。西王集团的兴衰往事令人感慨,未来它将如何走出困境,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0

标签:财经   山东   民企   债务   巨头   玉米   西王   玉米油   三星   集团   长寿   企业   品牌   年成   甘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