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遭官方曝光的“毒洗发水”,很多家庭还在用,难怪头发越来越少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头发越来越少,发际线越来越高,是因为压力大?基因遗传?

或许这些原因都有影响,但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洗发水的原因。

或许你以为,那些几十块上百块的洗发水,既能清洁又能保护头发。

但是实际上,这些看似“干净”的洗发水,也可能在偷偷伤害你的头发。

早在2012年,一场来自美国的检测,把强生洗发水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检测报告指出其中含有致癌物,引发消费者恐慌。

强生在全球市场上遭遇信任崩塌,甚至面临集体诉讼,许多家庭开始重新审视曾经信赖的品牌。

到了2019年,强生又一次在印度“翻车”,这次,检测中发现其婴儿洗发水含有甲醛和石棉,对普通人来说,这些成分的名称可能陌生,但它们的危害却极其严重。

石棉是国际公认的一级致癌物,而甲醛的毒性也早被列入监管重点,不少印度家庭纷纷弃用这款产品,强生在当地被罚款并责令整改。

强生的两次“翻车”,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品牌真的意味着安全?

2016年,另一个熟悉的成分“三氯生”被国家明令禁止用于化妆品,这种成分原本被视为抗菌利器,广泛用在洗发水中。

但研究发现,它可能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并对肠道健康造成影响,禁令下达后,正规品牌纷纷调整配方,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依旧偷偷使用,继续流入市场。

此外央视的一项调查显示,从网络上随机购买的8瓶洗发水中,有3瓶是假货,2瓶真假无法确认,只有3瓶为真品。

这些假货大多来自小作坊,夜间生产,原料便宜,卫生条件堪忧,消费者根本难以辨别,只能凭借包装和宣传“盲选”。

2023年,国家药监局的一次抽检再次将洗发水安全问题摆上了台面,19个批次中,有4个批次含有被禁止添加的成分,被点名的品牌不乏知名度较高的产品,如CD垂度、BEAVER博柔等。

问题成分包括激素类和三氯生,这些化学成分本应早已退出市场,为何如今还在生产线上出现?

2024年8月,河南省的一份地方抽检报告再次引爆舆情,报告中指出,多款洗发水含有致癌物、防腐剂、硅油等成分,其中一些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一些则是对人体有潜在危害却被商家广泛使用的。

这次曝光震惊了不少消费者,有人发现家里的洗发产品赫然在列,立刻停用。

脱发问题如今已成为年轻人最头疼的困扰之一,全国脱发人数接近3亿人,其中3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超过一半,很多人以为是压力大、睡眠少才导致掉发,却忽视了每天与头皮接触最频繁的,正是洗发水。

有不少人回忆起小时候,一周洗一次头都不油,而现在刚洗完头,还没干就开始出油发痒,洗发频率增加了,掉发却也越来越严重,这背后究竟是身体出了问题,还是洗护用品在“搞鬼”?

这是因为,大量洗发水产品中含有刺激性极强的清洁剂成分,如SLS(月桂醇硫酸酯钠)、SLES等,这些化学物质虽能带来丰富泡沫,但对头皮屏障的破坏力也非常大,长期使用,会使头皮越来越脆弱,油脂分泌失衡,最终加速脱发。

不少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柔顺”、“持久留香”的需求,大量添加硅油与工业香精,硅油虽然能让头发瞬间变顺滑,但也可能堵塞毛孔,影响头皮呼吸,而香精虽闻起来舒服,却是引发头皮炎症和过敏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成分问题,虚假宣传也是洗发水市场的一大乱象,市面上很多产品打着“无硅油”、“植物精华”、“天然配方”的旗号,但其实只是换了个名字,比如“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听起来像植物,其实依旧是硅油。

消费者在选购时往往被包装和广告语吸引,忽略了成分表的重要性,有些人甚至不知道如何看成分表,不懂得识别有害物质,再加上品牌影响力的加持,更容易掉进陷阱。

而品牌的“光环”一旦形成,即便出现问题也很难让人彻底放弃,强生、霸王等品牌多次被曝出问题,但依旧有人认为“大品牌不会出错”,继续购买使用,对品牌的盲目信任,有时比劣质产品本身更可怕。

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也极大加剧了消费者的困境,不少假货在包装上几乎与正品一模一样,价格也更低,在电商平台、微商渠道随处可见,消费者一旦中招,不仅损失金钱,更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监管部门虽然持续加强抽检频率,曝光问题产品,但由于成分检测成本高、渠道隐蔽、假货流通速度快,治理难度依然不小,尤其是网络销售平台,监管起来更具挑战性。

面对市面上的“毒洗发水”,普通消费者其实并非毫无对策,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识别能力,比如学会看成分表,了解哪些成分可能对头皮造成刺激,尽量选择氨基酸类表活、无香精、防腐剂少的产品。

商家也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不应为了追求利润而在产品中添加廉价、刺激性强的成分,洗发水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日常健康,不能只是用来包装营销,更不能拿来“做噱头”。

科技如今已经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洗护,未来洗发水也应朝着更智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比如根据不同人群的头皮状态定制配方,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双重负担。

中国消费者对洗护产品的认知正在快速提升,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在认知提升之前,行业必须先自我更新,监管必须更严格,企业必须更自觉,才可能真正让“毒洗发水”退出市场。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时尚   头发   洗发水   家庭   官方   硅油   成分   头皮   消费者   品牌   产品   洗发   假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