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今年58岁,是老邻居中出了名的“酒仙”。下班小酌、聚餐畅饮,不喝上两杯总觉得这一天没到点。可近来,他发现自己不仅早晨醒来时头沉脑胀,饭桌上那种“痛快劲”也越来越短,甚至偶尔吃饭都会呛咳,伴着胃里一阵阵难受。
有天体检时医生皱了眉头:“王叔,你身体已经亮红灯了,再喝酒,怕是撑不住。”那一刻,王叔愣住了,难道喝了一辈子的习惯,真的该一夜戒断?你是不是也好奇,喝酒的人身上会有哪些危险信号?又有什么变化说明身体已经无法承受?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经常饮酒背后隐藏的5大健康危机。尤其是第4个,很多人觉得只是“小毛病”,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喝酒,真的是“小酌怡情”吗?
不少中年朋友会说:“我身体挺好,酒量不小,吃饭偶尔喝点,哪会有事?”事实上,这很容易让人掉进“自信陷阱”。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最新版指南明确指出:饮酒“无安全阈值”,无论量多少,对健康都有损害。中国大部分人群还存在乙醛脱氢酶基因缺陷,也就是说,酒精分解不彻底,进入身体后容易迅速堆积毒性代谢产物,加速器官损伤。“酒壮怂人胆”,但酒精却悄悄伤身,而且最先被影响到的,往往是最脆弱、最关键的五个系统。
红脸、心跳加速不是“能喝”,而是在报警
很多人喝酒脸红、心悸,还当成“酒量好”的象征。但医学研究表明,这其实是酒精代谢障碍,体内的乙醛累积使得毛细血管扩张、心率上升。长期如此,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可提升17%—22%,心脏房颤概率也随之增加。还有数据显示,亚洲人中这种“喝酒脸红综合征”占比多达约36%,反而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病变。
胃部不适、消化减退,胃已“提前报废”
酒精对胃黏膜的伤害极大。每一次饮酒,都像灼烧胃壁,轻则胃炎、慢性消化不良,重则胃出血、胃溃疡。医生接诊中发现,长期饮酒者患胃病的比率,是普通人的2.3倍。一旦出现饭后烧心、吞咽疼痛、恶心呕吐,要警惕胃已告急。
肝功能异常,最“能忍”的器官绝不会叫苦
肝脏对酒精的消化分解最为关键。但酒精代谢产物乙醛,是已知的1类致癌物。若肝酶长期超标,易向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恶性病变推进。据北京市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80%酒精性肝硬化多由长期饮酒引起,其中20%最终发展为肝癌。当体检报告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持续提升,哪怕只是轻微升高,也要引起警觉。
反复口腔炎、咽喉不适,癌变风险成倍增加
口腔、食管等部位反复遭酒精刺激,会降低局部免疫抵抗力,引发口腔溃疡、慢性咽炎。多项研究发现,每日饮酒超标者食管癌、口腔癌风险可提升2-3倍。如果近期频繁出现口腔黏膜发白、吃东西发涩、吞咽困难等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免疫力下降,反复感冒、易疲劳
酒精有明显抑制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的作用。经常喝酒的人,往往自觉“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感冒、疲倦、精力不济。有数据显示,酒精摄入者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发生率比非饮酒人高出至少31%。更严峻的是,免疫力长期低下还可能诱发恶性疾病,为健康埋下隐患。
与酒精说再见,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对于习惯了“推杯换盏”的朋友。但身体健康无小事,如果你已经出现以上哪怕1个信号,请务必要立即行动。
无酒日养成: 每周至少安排1-2天不饮酒,逐渐缩短喝酒频次。
替代疗法: 用无酒精饮品(如泡水、代茶饮)或其他健康爱好(如健步走、跳广场舞)分散注意力。
改善社交环境: 明确告知亲友自己要控酒甚至戒酒,减少酒精诱惑。
定期体检: 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胃镜、内科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寻求专业帮助: 若已有酒精依赖或戒断困难,建议预约专业成瘾医学门诊,由医生为你量身制定干预计划。
饮酒无益健康,每一种“身体亮灯”的信号都意味着风险增大。即使你“能喝”,也请相信:任何人都没有例外,酒精对健康的损伤是逐步积累且不可逆的。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酒精相关性肝病防控指南》
《最新全国肝硬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中国消化道肿瘤流行病学蓝皮书》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