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起落阿拉善丨一座城的航天情怀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一首浑厚的《东方红》乐曲在浩瀚太空奏响,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这片见证历史的土地,是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在这里,东风航天城拔地而起,成为新中国最早的航天发射基地。

这座代号“东风”的基地,源于毛主席“东风压倒西风”的论断。它不仅是载人飞船的发射地,也是返回舱着陆的第一站。从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八号,飞船返回舱七次降落在这片戈壁,而额济纳旗许许多多普通牧民的故事,让这片土地与星辰大海紧紧相连。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决定在额济纳旗宝日乌拉一带建设导弹试验靶场。为支援国防事业,额济纳旗1100多位牧民带着7万余只牛羊骆驼,离开祖辈生活的丰美牧场,踏上长达十二年的迁徙之路。

亲历者哈拉曾扣老人回忆,1958年夏天,迁徙队伍在戈壁中艰难跋涉。烈日炙烤下,牲畜因干渴滞步不前,牧民们像哄孩子般恳求它们前行。“好不容易找到的水源,水质却很差,牲畜喝了都会得病。”直到1970年,最后一户牧民完成搬迁,他们才得知,曾经的故土已崛起为东风航天城。

“我们是土尔扈特部落的族人,先辈万里东归,是祖国母亲敞开了怀抱。现在祖国有需要,我们定要付出一己之力。”哈拉曾扣的父亲曾这样告诉他。这场无声的奉献,为航天事业腾出了辽阔的舞台。

在额济纳旗赛汉陶来苏木孟格图嘎查,牧民卫其勒格其与神舟飞船的故事,已成为草原上的传奇。2021年神舟十二号返回时,他紧盯电视画面,突然拍腿惊呼:“看!那不就在咱们家嘛!”巨大的降落伞如彩虹般绽放在天际,着陆点竟是他日日放牧的草场。

自此,从神舟十四号到神舟十八号,六次返回舱接连降落在他的牧场。每一次飞船归来的日子,老卫都比过年更激动。他总说:“载人飞船每一次发射起落,我都要亲临现场,这是终身铭记的时刻,是见证国家科技飞跃的荣耀。”

神舟十七号返回时,老卫多了一个新身份——航天搜救联络员。他身着蒙古袍,策马冲向戈壁,与搜救队员并肩回收降落伞,迎接航天英雄凯旋。镜头前的他风霜满面,却掩不住眼里的光:“航天员平安归来,才是头等大事。”

额济纳旗的辽阔超乎想象——11.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与江苏省相当。金秋十月,胡杨林鎏金般的壮美令人惊叹,而更让人震撼的,是这里无处不在的“航天印记”。航天路、军民街、东风镇、拥军广场……每一处地名都诉说着使命。

当地创新组建“陶来神舟警队”“航天护卫队”等11支军地联合队伍,为飞船返回构筑安全屏障;设立“天宫课堂”分课堂,让天地对话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航天梦的种子。牧民们常说:“最好牧场为航天。”这份誓言,早已融入血脉。

老卫的小孙女最爱听他讲航天故事。每次听完,她总追问:“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老卫笑着回答:“中国人的航天梦,以后还要靠你们这些娃娃呢。”

额济纳各族儿女心向党,手挽手、肩并肩,将民族团结与双拥共建深深相嵌。从《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到神舟十八号凯旋,这片土地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诠释了何为“家国共星河”。茫茫戈壁上,胡杨千年不朽,神舟载梦而归。额济纳的故事,仍在向着星辰续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神舟   额济纳旗   阿拉善   航天   东风   牧民   戈壁   牧场   飞船   情怀   土地   故事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