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跑者伦迪最近做了个研究,结果挺让人意外 , 四分之一的耐力运动员,正承受着 “令人担忧的高水平” 焦虑和抑郁。
要知道,伦迪自己跑过 400 多场赛事,按说比谁都懂跑步的好,可这研究结果,跟咱们平时觉得 “跑步能让人开心、解压” 的想法,完全对不上。
伦迪的研究找了 1200 个耐力运动员,其中大半是马拉松跑者,还有些跑超马的。
研究用专门的心理量表测出来,25% 的人焦虑抑郁得分都到了 “临床需要关注” 的程度,比普通人群高不少。
可有意思的是,94% 的受访跑者都觉得 “跑步对身心有益”。
其实,这事儿不奇怪。
好多跑者平时只盯着身体变化,比如体能变好了、体重降了,却没注意心里的负担在累积。
我身边就有个跑友,跑龄十年,一年要赛 10 场,去年跟我说 “不跑就心慌”,后来才发现是焦虑。
他总觉得 “再跑一场就好了”,可跑完没几天又空虚,其实就是把跑步当成了逃避现实的法子。
而且跑的时间越长,心理问题风险越高。
研究里跑龄超十年的,近三分之一都有明显焦虑。
这是因为马拉松训练不是随便跑跑,得花几个月高强度准备,磨破皮肤、肠胃乱掉都是常事,严重的还会尿血。
身体一直遭罪,心里想保持愉悦真的很难。
普通人大周跑 3 次 5 公里,能缓解焦虑;可马拉松跑者每周跑 60 公里以上,压力激素一直是普通人的两倍,时间长了谁扛得住?
好多人跑马拉松,是为了体验传说中的 “跑者高潮”, 内啡肽飙升的快感。
可瑞典林奈大学的研究说了,这快感就持续 1-2 小时,赛后反而会陷入空虚。
有个伦敦跑者马克,跑龄 8 年,每次跑完马拉松,第二天就开始查下一场赛事。
他说 “不找新目标,就觉得日子没奔头”。
可这么一来,家里就顾不上了。
每周 20 小时花在训练上,妻子生日忘了,孩子家长会也缺席,最后妻子提了离婚,这就是现在说的 “马拉松式离婚”。
英国有家婚姻咨询机构说,最近五年因为一方过度跑马拉松来咨询离婚的,多了四成。
本来想靠跑步解压,结果把家搞散了,这就本末倒置了。
澳大利亚的研究更吓人,超马跑者里三成有 “运动成瘾”,比如没法控制训练量,错过一次就焦虑到失眠。
运动心理学专家说,其实有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每周训练时间,别超过工作加家庭时间的三成。
要是超了,心里的弦就该松一松了。
想平衡也不难,比如每周定个 “家庭日”,这天绝对不碰跑鞋;
定期用心理量表自查,得分高了就减量;
还可以找个 “理性跑团”,别跟那些 “越跑越疯” 的人比,大家一起慢慢跑,反而更轻松。
如此看来,跑步本来是好事,可一旦从热爱变成执念,就会变成负担。
毕竟咱们跑马拉松,是为了让生活更精彩,不是让生活围着跑步转。
那条 42.195 公里的赛道,该是通向更好的自己,而不是逼自己陷入焦虑的困境。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