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后我才领悟:父亲这边的亲戚,和母亲那边的亲人,是不一样的


小时候,总觉得家是一座温暖的城堡。什么是亲戚?不过是爸妈嘴里时常提到的那些“舅舅”、“姑姑”、“姨妈”,“叔叔”。

那时候以为,所有的亲情都像简单的加减法,外公外婆是妈妈这边的,爷爷奶奶是爸爸那边的,大家团团圆圆,差别没那么大。


可等自己长大,生活的台阶踩得越来越实在,才慢慢明白,有些感情,真的没法一碗水端平。

不少人在成长路上体会过:父亲那边的亲戚,母亲那边的亲人,相处起来就是不一样,哪怕是最小的细节都能品出来。


父系亲戚,更像一支老树上的藤蔓。他们多了些传统和规则,懂得说“礼数”,讲究“宗族”,喝酒划拳总带着点江湖气。

遇事了,基本大家都保持距离分寸,心照不宣地维持着那个表面的热络。长辈们更重视“门面”,有的时候,看似很关心你,其实更多是根据规矩来互动。


母系亲人,则更像春天里的小溪,柔软,人情味十足。姨妈、舅舅、表哥表姐,小时候吃糖果分给你一块,多半都是他们。

哪怕平时时间隔得远,逢年过节总像是还在小时候,话题瞬间拉回从前。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发来微信问候,生怕你受委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许多长大成人的人都发现,遇到开心的、难过的小事,第一个想到倾诉的,竟然多半是妈妈那边的亲属。

也有人说,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对母爱的依赖,在血脉中传递得更加温柔自然。


当然,不能绝对地说谁亲、谁疏,这种区别,有时也受地域、风俗甚至性格影响。很多家庭,爸爸那方的叔伯哥哥们也照样兄弟情深。

只不过,成年之后再看这些关系,会察觉——亲情不只是亲缘,更是相处方式的不同,是一种带着温度和距离感的情感流转。


真正的成长,就是慢慢领悟这些差异。年幼时以为,亲戚都是亲人。长大后懂得,即便同样有血缘,也未必能换来实打实的陪伴。

而这些不一样,其实正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它让我们学会珍惜当下、懂得包容多样。


现在回头看,无论是来自父亲那边的“仪式感”,还是母亲那边的“烟火气”,其实都在悄悄滋养着成长路上的我们。

那些嘘寒问暖的瞬间,那些傻笑和眼泪,都成了生命中耐人回味的章节。有时候,不必纠结于“哪个更亲”,与其计较,不如把每一次相逢都当作一场温柔的馈赠。


或许,成年人的世界,没那么多童年时刻的无忧无虑。有些懂得,只能在一次次分别、相聚、再离别中顿悟。但别忘了,一家人,终归是一家人。亲情,无论浓淡,始终都在身后,给我们力量。


所以啊,别太执着于亲疏距离,也不必因一时冷落而伤心。试着大胆表达你的爱意,并适当主动与亲人交流,世界会宽广很多。

父系亲戚是我们肩膀上承载的责任,母系亲人是心头永存的柔软,两者兼有,才是完整人生。


亲情的美好,从不是复制粘贴。成年后的领悟,是让我们心怀善意,把握片刻温柔,把每一份亲情经营得更丰盈。愿你我,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温暖,无问东西,无论远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美文   亲戚   亲人   父亲   母亲   亲情   父系   母系   小时候   温柔   距离   姨妈   舅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