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咱们这个比较有个性的邻居千百年来一直跟咱们纠缠不清。目前有文字记载的中日交流,可以从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中找到,书中有多处关于“倭人”的记载,“倭人”就是现在的日本人。
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印绶。这标志着从东汉时期日本和中国就有了接触。只不过那时候的日本还是个原始部落,还是个奴隶制社会,所以没啥好说的。
后面几百年虽然中国有着战乱和分裂,但双方的交流是基本没咋断过。到了隋朝的时候,隋文帝杨坚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中国的封建制度日趋完善。
公元600年,日本向中国派出第一批遣隋使。直到公元607年,中国的第一位日本“外交官”踏入了隋朝。这里指的是第一位遣隋使,中日交往起于汉,盛于隋。说起来,这位遣隋使的名字就是著名的小野妹子(这是个男人)。
小野妹子来的时候,杨坚早已驾鹤西去了,这个时候隋炀帝杨广继位了。有趣的是,小野妹子带来的文书表面上写的是恭敬问安的话,但大致意思是日本的天子向隋王朝的天子问好。看完信的杨广直皱眉头。区区倭国,你什么档次,你怎么也配叫天子!这世界上只能有一位天子!于是杨广为了将不爽的情绪发泄出去,就安排官员裴世清跟小野妹子一起回日本,表示你去教训一下这些无礼之徒。
虽然这次的交流不算很友好,但从这封文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倭国并不是臣服于中国。而是以一个独立国家来进行交流的。所以这点还是要注意的。
当然,杨广也只是意思意思批评一下就过去了,倭国那边呢该怎么朝贡还是怎么朝贡。因为这个时候,隋朝正和高句丽的打着呢,实在是没心思管你倭国。但就在这个时候,中日史上第一战,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594年,高句丽、新罗、百济开始向隋王朝朝贡,安稳的日子才过了几十年,朝鲜半岛纷争升级。唐朝初年,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局面。谁都想灭了谁,统一半岛,结果大家都没这个本事,只能找人帮忙了。
首先这个高句丽之前被隋王朝几番攻打,自然不会求助于中国,转而投奔日本。其次,新罗之前在日本进攻朝鲜半岛设立的桥头堡的时候,跟日本干了一仗,还把人家打回去了,就这样从此结下了梁子,于是开始靠拢唐王朝。
百济就比较可怜了,在此之前一直受到其他两国的威胁,就想着借日本的势力缓缓。结果,人家日本就借着这个时机,把百济变成了他的朝贡国。那么现在就形成了日本带着高句丽、百济一边,中国带着新罗一边的格局。
655年,唐高宗李治上台了。上台没多久新罗跑过来跟唐王朝告状:高句丽和百济联合起来欺负我,功下了我三十多个城,大哥您赶紧出兵帮帮我呀!
李治也不是傻子,也不能听风就是雨,于是就派遣使臣去调解调解,结果调解无效,人家根本不鸟你大唐使者,李治看还有这么嚣张的人啊,于是决定出兵。
唐朝派遣程名振、苏定方、薛仁贵等将领率兵出击高句丽,出击的目的就是牵制高句丽的兵力来减轻对新罗的压力。结果高句丽软硬不吃,在得到百济的援助后,继续攻打新罗。新罗王再次派人求救,表示唐军如果再不出手,新罗都要被灭干净了!
这一看事情闹大了,唐高宗遂派遣大将军苏定方率水陆大军10万余人,渡海直击百济,百济溃败,俘其王。
唐军灭百济后,派刘仁愿留守。但之前百济王的从子福信率兵奋力反抗唐军,甚至一度围困刘仁愿。唐高宗赶紧调兵营救解围,遂击破。福信就赶紧叫人去找倭国帮忙,倭国在衡量之后,为了保住在朝鲜半岛的势力,决定出兵援百济。
公元662年,日本派遣170艘船增援百济,随时准备渡海作战。这个时候的朝鲜半岛纷争已经升级为东亚地区的国际争端。
面对来自倭国的挑衅,唐王朝命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统兵前往,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公元663年,日军向新罗发起进攻,夺取数城,切断新罗与唐军的联系。白江口是朝鲜半岛的一条入海河流,日本想要援助百济必定会经过这个海口才能进入。可以说谁能够控制白江口这个入海口,谁就占了绝大优势,因此,白江口对双方都十分重要。
右威卫将军孙仁师到达熊津与刘仁轨会师,在此期间,百济朝内发生严重内讧。唐军抓准机会,三面进攻包围百济王所在地周留城,这个周留城地处白江口上游,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因此,只要百济保住从周留到白江一线的安全,就能坚持到日本从海上的支援。因此,白江为生死线,两军必争之地。
唐军率先到达,公元663年8月27日,日军也抵达白江,两军相遇,遂打响中日第一次水战——白江口之战。
但从当时的军队人数来说,唐军是人数可以说是日军的三分之一。当时的唐军仅有13000人,战船170艘,日军42000人,战船1000艘。但数量不如质量,当时唐军船坚器利,武器装备精良,而且日本的造船业相当落后,跟同期的唐军比日本的造船业基本还停留在魏晋时期。
但日军有点过于自信了,以为人数上占了优势,就盲目冒进。才刚到白江就与准备十足的唐军交战,毫无章法的冲向唐军,在“须臾”之间就遭惨败。
尤其是在唐将刘仁轨的指挥下,运用出色的战略战术不断变换队形,利用唐军战船高大坚固的优势左右夹击日军战船,再将其火攻,烧了400多艘日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日军惨败的消息传至周留城,守城人见大势已去,遂投降。
日军幸存者灰溜溜的乘船返日,中日第一战落下帷幕。无论是从军备武器、战术思想来说都是以绝大优势压倒日本。白江口之战唐军大胜而归,赢的酣畅淋漓,是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日本也因此退出在朝鲜半岛的势力。
白江口之战可谓是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东亚地区的基本格局,也正因如此,日本开始不断派出使者向唐朝学习。
在打这场战役之前,日本只有语言,没有形成文字,当时的日本都是直接用汉语来写作。直到公元7世纪,日本遣唐使才通过汉字偏旁以及草写发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本才真正有了自己的名字。
古代唐王朝痛击日本,才使得日本低头向中国学习;近代西方列强胁迫日本,逼得日本开国学习西方。看到文献中的一句话:日本至始至终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的岛国心态,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暴露无遗。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