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
探索人工智能与能源融合最优解
——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人工智能+”能源分论坛观察
10月23日,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人工智能+”能源分论坛在苏州举行,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加快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工作和人工智能发展。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鲁俊岭在论坛上强调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提出推动产业要素全智能化的发展目标。9月,能源行业率先提出落实举措,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要实现体系化的突破与规模化的落地。
人工智能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有效支撑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有关数据表明,在电力系统中智能算法可让新能源发电预测准确率提升到95%以上,超短期预测精准度最高可达98%以上,带动弃风弃光率下降到5%以内。采用AI故障检测与定位技术,可把电网平均停电时间缩短30%~50%。在油气勘探领域,AI通过处理海量的地震数据可将资源评估精度提升70%以上。
同时,通过预测性维护还可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降低运营成本。在煤炭开发领域,采用矿山AI巡检系统,安全隐患识别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井下作业人员减少1/4。在火力发电领域,火电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助力煤电机组每千瓦时可降低0.8克,单台百万机组一年就可以实现减排二氧化碳上万吨,有力提升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水平。
对此,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表示:“AI可以预测维护,避免停电故障,同时平衡发电以及用电需求。AI可以更智能、更快速、更透明地进行调节,帮助我们作出决策。”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欧阳昌裕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在电力生产领域供需预测、潮流缓增、设备巡检、电网结构优化等人工智能应用百花齐放。国网研究院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智库建设主体单位,长期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应用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在论坛上发布了《“人工智能+”智库创新应用总体规划及2025年建设成果》,展示了诸多人工智能智库创新应用相关成果。

人工智能+能源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能源系统庞大复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煤电油气多种能源互济互补,能量传输与信息交互叠加,人工智能与能源深度融合应用场景十分丰富,潜力也巨大。
一方面,能源资源种类繁多,产供储销产业链条长,数量信息时间尺度长、维度广,既有精确到分秒级的实时平衡信息,也有日度、月度、年度统计监测的结果,这些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分析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风电光伏的高水平消纳,用能负荷的多样化需求,则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广阔的练兵场。能源领域不断丰富的应用场景也将为AI技术的创新持续提供造血能力,强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苏州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融合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行动城市。
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表示,目前苏州建成投用了全国地市级规模最大的换电虚拟电厂,江苏省首座AI智慧调控充电站,苏州综合智慧零碳电厂等重点项目。
论坛上还发布了《苏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能源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聚焦能源生产、储运、调控、消费、安全等各个环节,加速成果转化,产业协同。
深化能源与人工智能双向融合,将加快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据有关方面测算,到2030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而且新建数据中心的绿电消费占比要超过80%。为保障智能算力更多使用绿电,要统筹新能源集成式发展,加大加快绿证绿电交易和绿电直联。同时也要发挥人工智能赋能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负荷特性与新能源出力更好地相匹配,加快能源消费深度转型。
记者:杨苗苗
编辑:刘卓
校对:张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