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是传承家风的重要载体,历代名人家书中为人处世、持家教子的经验之谈有许多,为展现家书中承载的中华传统美德,7月25日,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舒跃育教授带着他的《家书里的家风》,登陆央视《百家讲坛》,为全国观众奉上“家书+心理学”系列盛宴,让郑玄、范仲淹、欧阳修等先贤的笔墨,成为照亮当代家风建设的“智慧火炬”。
心理学视角解读千年家书 剖析家风育人智慧
“先贤们的家书,可不是泛黄的老古董,而是藏着治家秘方的‘活化石’!”舒跃育教授在节目中,以心理学为解剖刀,层层拆解郑玄、诸葛亮、王昶等历史名人的家书精髓。十集节目分别为《德行立志》《静俭立身》《知足常足》《清白家世》《戒满惧盈》《位不可恃》《济人为乐》《兼济天下》《安贫乐道》《崇俭戒奢》。在每一集中,舒教授将会以历史人物的成长故事为切入点,带领观众从其家书中了解和学习家风、家训,并就家书家风中的育人智慧及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作深入浅出的心理学解读。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故事,更是可资借鉴的育人范式。
烽火中的叮咛最动人,笔墨间的家风可触摸
“兵戈之间,见财勿取,忍饥耐寒,方是吾家儿郎!”节目中,舒跃育特意拈出欧阳修写给战乱中侄子的家书,字里行间的急切让观众仿佛看到先贤紧锁的眉头。比起抽象的道德说教,这种烽火中的真情流露更具穿透力——这正是家风传承的魔力:它不是冷冰冰的教条,而是长辈在具体生活场景中,用真心焐热的人生指南。
舒教授在解读中特别强调,家风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诸葛亮写《诫子书》时,或许没想到这封临终嘱托会成为后世学子的修身范本;范仲淹“布衣蔬食却接济邻里”的日常,不经意间就把“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怀种进了家族血脉。这些藏在柴米油盐里的坚持,经过家书的笔墨沉淀,变成了可触可感的生活哲学,这也是为何千年前的叮咛至今仍能叩击人心。
让先贤智慧照进当代生活
舒教授认为,人文科学离不开人,他喜欢把故事“复盘”到人的身上,把人放进时代的洪流中,这样同学们才能更好地从传统文化和历史名人传记中,理解其生平经历,读懂流传的经典。
《家书里的家风》系列节目播出时间为7月25-8月3日,每日中午12:00由CCTV10播出,大家可以通过“央视频”APP或者央视官网关注。
在舒教授看来,这些先贤的智慧对当代家庭尤其珍贵:当物质丰裕的今天,“崇俭戒奢”不是要大家过苦日子,而是教会人们抵御浮华诱惑的心理定力;“济人为乐”也不只是行善,更是在家族中种下“共情力”的种子。
当舒跃育教授用心理学的“透视镜”对准一封封家书,我们不仅看到了先贤的治家智慧,更找到了当代家庭建设的“参考答案”——原来穿越千年的家风力量,始终在笔尖流转,在血脉中传承。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纪敏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