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突然改口!3000亿俄资产动不得,否则全球金融或将要乱套​

前言

9月21日,一向对俄强硬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在美国CBS电视台前抛出"重磅炸弹"

他表示:“明确反对西方没收那3000亿美元俄罗斯冻结资产”,理由是"可能引发全面混乱",这话从鹰派嘴里说出来,着实让人意外。

马克龙为何会突然帮俄罗斯说话?他担心的混乱到底指什么?

编辑:CY

3000亿成了"碰不得的钱"

这事儿还得从9月中旬那个周日说起。马克龙上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面向全国》节目,主持人问到那笔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时,法国总统没有绕弯子。

"我们都高度重视遵守国际规则。即便在当前局势下,也不能没收各国央行的这些资产。"马克龙的话说得很直接,这关乎"可信度问题"。

要知道,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后,这笔3000亿美元的巨额资产就像个烫手山芋。说白了,西方冻结容易,没收就是另一回事了。

马克龙还进一步警告,"当某些国家开始无视国际法时,这便是全面混乱的开端。因此,我们会遵守国际法,我们的行为是可预测的。"这话听着有分量,但背后的考虑更复杂。

想想看,今天能动俄罗斯的钱,明天会不会轮到别的国家?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的。更让人意外的是,马克龙这一表态立即得到了12个国家的公开支持,其中包括德国、意大利这些欧盟核心成员。

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出警告,单边没收主权资产可能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担忧。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表态更加明确:主权豁免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基石,不容动摇。所以马克龙才会说,这些资产就像是各国央行的"免死金牌",动不得。

欧盟内部开始"分家"

马克龙这一表态,立即在西方内部引发轩然大波。说来也有意思,平时团结一致对外的盟友们,这次却吵得不可开交。以波兰、立陶宛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态度那叫一个激进。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俄罗斯发动战争,理应付出代价。这些国家与俄罗斯地缘关系紧张,历史上就存在诸多矛盾,现在更是把敌对情绪拉满。

在他们看来,动用被冻结资产既是对俄罗斯的打击,又能切实帮助乌克兰,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欧盟核心国家,态度就谨慎得多了。

这不是他们不想帮乌克兰,而是更看重法律程序和自身的信誉拿法国来说,作为欧元区负债最多的国家之一,今年还多次遭遇主权评级下调,国家信誉本就脆弱。

在这种情况下,若违反国际法没收俄罗斯资产,无疑是自砸招牌,可能引发国际投资者对法国乃至欧元区的信任危机德国和意大利也明白这个道理。

破坏国际法会动摇国际社会对欧盟法治的信任,影响欧元在国际金融系统中的地位。更现实的考虑是,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国家仍然依赖俄罗斯能源

一旦俄罗斯反制,能源价格可能大幅上涨,国内政治压力也会随之增大。所以欧盟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法律、政治、经济和外交的多重困境

内部的分歧反映出不同国家基于自身利益考量的巨大差异,这种"分家"趋势让人担忧。

金融武器玩过头了

欧洲人这样争来争去,其实都在担心一个问题——万一这招用过头了,会不会反过来伤到自己?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的。金融制裁就像经济核武器,威力巨大,但用多了自己也会中毒。

想想看,如果西方今天能随意处置俄罗斯的主权资产,那明天其他国家还敢把外汇储备存到欧美银行吗?信任这张牌一旦打烂,重建就难了。

穆迪评级最新预测显示,强制没收俄资产可能影响欧盟AAA评级的稳定性。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更让人担心的是,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开始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从2020年的60%降到了55%,这个下降趋势还在加速。如果西方真的没收了俄罗斯资产,这个比例怕是还得继续往下掉。

俄罗斯方面的反应也值得注意。莫斯科早就放话:西方若敢动被冻结资产,必将采取对等报复措施。什么叫对等报复?比如没收西方在俄资产、打击美元欧元地位、甚至退出国际金融交易体系

这些可不是闹着玩的。俄罗斯毕竟是资源大国、核大国,真把它逼到墙角,全球经济和安全格局都可能受到冲击。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也很深刻。

1991年苏联解体时,西方虽然管控过俄罗斯资产,但没敢没收,就是怕破坏金融秩序。现在俄乌冲突比那时候复杂,全球经济又联系得更紧,真要是动了资产,引发的连锁反应肯定比当年大。

所以马克龙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金融这东西,靠的就是信任,没了信任,啥都白搭。

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形成

从更大的历史视角来看,西方在这个问题上的纠结,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现实。那就是单极主导的金融时代,正在悄悄走向终结。二战以后,全球贸易和金融大多以美元、欧元为结算货币。

欧美银行成为国际资金往来的枢纽。这套体系运行了几十年,西方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金融红利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如果西方自己都不守规矩,动不动没收别国资产。

久而久之,谁还敢信任这套系统?到时候,一些国家可能转向其他货币、其他结算渠道,比如人民币、数字货币甚至是双边本币互换。这种趋势已经在加速。

2025年第三季度,已有多个国家公开减少对传统金融中心的依赖。新加坡、阿联酋这些金融中心明确表态维护资产安全原则,就是看准了这个机会。

专业机构预测,相关争议将在2025年底G20峰会上成为重要议题。到那时,国际金融体系的多极化进程可能会进一步提速。

马克龙的反对立场,表面上是在维护"国际规则",实际上也是在保护西方自己主导的金融体系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试图维持旧有垄断地位的努力,最终都可能事与愿违。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其固守过时的特权,不如主动适应新的现实,在变局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这或许才是马克龙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在国际金融秩序的深度调整中,保持理性和克制,远比冲动和极端更为重要。

结语

马克龙的反对声音,表面上是在维护国际法,实际上是在为西方金融体系的未来担心。这场争议背后,是一个单极主导的金融时代正在走向终结,多元化的新秩序正在悄然形成。

面对这样的历史变局,各国如何在新旧秩序交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财经   资产   金融   全球   马克龙   俄罗斯   国家   国际法   法国   欧盟   担心   国际   欧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