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又涨了!”这大概是今年大宗商品市场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打开行情软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离去年5月创下的历史峰值只差1.3%,纽约铜期货周一开盘就冲了2.4%,就连原油和美股都跟着沾光上涨。
更让人咋舌的是,今年以来LME铜价已经狂涨25%,眼看就要摸到每吨11104.5美元的历史纪录,不少投资者都在问:这波涨势到底能不能追?铜价还能接着冲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弄明白,铜价这波“疯涨”到底是靠什么撑起来的。
毕竟大宗商品的涨跌从来不是单一因素推动的,背后必然是供需、宏观环境、行业趋势等多重力量的叠加。
咱们就从最核心的逻辑入手,一步步拆解这波铜价上涨的来龙去脉,也看看未来可能存在的变数。
咱们先把时间线理清楚,看看铜价是怎么一步步逼近历史高点的。
2024年5月,铜价第一次创下每吨11104.5美元的纪录,之后虽然有波动,但整体韧性十足。
今年早些时候,铜价再次摸到11000美元的关口,只是恰逢中美贸易谈判前夕,双方态度都比较强硬,市场有点慌,铜价才出现了一阵震荡。

不过随着中美即将达成全面协议、贸易紧张局势缓解,这个压在全球经济头上的“大石头”终于要落地了。
作为全球经济的“晴雨表”之一,铜价对这种宏观利好反应特别灵敏:贸易摩擦缓解意味着全球制造业、基建投资的不确定性降低,铜的需求预期自然跟着往上走。
这也是为什么上周末LME铜价收盘时还离历史峰值差1.3%,周一市场情绪就直接爆发,纽约铜期货一度涨了2.4%。
截至上海时间上午8点09分,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价又涨了1.7%,相当于在逼近历史高点的路上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涨了一些吗?但要知道,铜可不是普通的商品,它被称为“工业金属之王”,从家电、汽车到电网、新能源设备,几乎所有工业领域都离不开它。
所以铜价的上涨,本质上是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行业需求增长的一种投票。

而从今年以来的表现来看,铜价的上涨力度确实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25%的涨幅,在大宗商品里算是相当亮眼的成绩,尤其是在全球经济还存在不少变数的情况下,这种强势表现更值得咱们仔细琢磨。
要说这波铜价上涨的“头号功臣”,供应端的持续紧张绝对要占一席之地。
今年以来,全球几大主要产铜国的矿山接连出问题,直接导致铜的供应少了数十万吨,缺口一下子就明显了。
最典型的就是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Freeport-McMoRanInc.)的格拉斯伯格矿山。
这个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大型矿山,在9月份发生了致命事故,之后公司不得不下调了铜销售预期。要知道,格拉斯伯格矿山是全球重要的铜产地之一,它的产量波动直接影响全球铜供应格局。
无独有偶,伊万霍耶矿业公司(IvanhoeMinesLtd.)在刚果(金)的卡莫阿-卡库拉矿山也遭遇了严重的生产挫折,本来大家还指望这个矿山能弥补一部分供应缺口,结果反而让供应压力变得更大。

除了这两个大矿山,其他地方的问题也不少,智利的埃尔滕iente矿山出了事故,秘鲁发生了抗议活动,印度尼西亚格拉斯伯格矿山还遭遇了致命泥石流。这些事件看似孤立,但凑到一起就形成了“叠加效应”。
智利是全球最大的产铜国,秘鲁也是主要产铜国之一,这些地方的供应中断,直接让全球铜产量少了一大块。
可能有人会问,矿山出问题不是常有的事吗?为什么这次影响这么大?其实关键在于“集中性”。
今年的矿山事故和生产挫折不是零星发生的,而是在短时间内密集出现,而且涉及的都是全球排名靠前的大型矿山。
这些矿山的产能基数大,一旦出问题,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替代产能,供应缺口自然就补不上了。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铜价能一路涨不停的核心原因之一:供应端的收缩,给铜价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

如果说供应端的短缺是铜价上涨的“导火索”,那需求端的爆发就是“续航燃料”。尤其是能源转型带来的长期需求增量,让市场对铜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现在全球都在推“碳中和”,各国都在加速发展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能源。
而铜作为“电气化核心材料”,在这些领域简直是“不可或缺”。
比如一辆电动汽车的用铜量,是传统燃油车的2-3倍,一块太阳能电池板需要用到不少铜来传导电力。电网升级改造更是离不开铜:不管是特高压输电线路,还是分布式能源的接入,都需要大量的铜材。
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必和必拓集团(BHPGroup)就做过预测,到2050年全球铜需求将增长约70%。
这个数字可不是随便编的,而是基于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算出来的。而且必和必拓已经把铜当成了主要的增长机遇,正在加大相关布局力度。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只要能源转型的大方向不变,铜的需求就会一直增长,而且是长期、可持续的增长。

除了能源转型,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在拉动铜的需求。
不管是发展中国家的基建补短板,还是发达国家的基建升级,都需要用到大量的铜:建筑里的电线、水管,交通设施里的信号系统、供电设备,都离不开铜。
尤其是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缓解后,全球供应链会更稳定,各国的基建投资可能会进一步提速,这又会给铜需求再添一把火。
可能有人会觉得,需求增长是不是一时的?其实不然。
能源转型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持续二三十年的长期工程。
基建投资也是拉动经济的长期手段。所以从需求端来看,铜的“好日子”可能才刚刚开始。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对铜价的长期走势比较乐观的核心原因:需求有长期增量,而且是确定性很高的增量。

除了供需基本面,宏观环境也给铜价上涨提供了不少助力,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美元的贬值。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自1月以来已经下跌逾7%,而铜作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美元走弱对它来说绝对是利好。
这里面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美元贬值后,外国买家买铜的成本就降低了。
比如以前100美元能买1吨铜,现在美元贬值了,可能90多美元就能买到,这自然会刺激外国买家多买一些。
尤其是中国、印度这些制造业大国和资源进口国,铜的需求量本来就大,美元贬值后,它们的采购意愿会更强,这就进一步放大了铜的市场需求。

更重要的是,美元走弱对铜价的提振作用具有持续性。
只要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不变,美元就很难大幅反弹,这意味着铜的海外需求会一直保持旺盛。
而且这种需求不是短期的投机性需求,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业需求,对铜价的支撑会更稳固。
最后,咱们回到开头的问题:铜价还能冲吗?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铜价的走势会越来越受到供需基本面、宏观环境、行业趋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未来,随着能源转型的深入、全球经济的复苏,铜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凸显,而铜价的波动也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咱们能做的,就是保持理性、关注变化,在机遇与风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