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录】第48位,南陈武帝陈霸先,征战一生不停息

【自夏启建立第一个全国性奴隶制政权,经历夏商周三代1800年,共59王,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自秦到清经历2100年,共422个皇帝,在这些帝王中,出现不少有为之君,锐意进取,造福百姓,建不世之功勋,也有不少昏庸无道之徒,丧国失地,残害百姓,本系列我们收录50位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帝王,你看看与你心中帝王是否一致?本期我们谈的是中国帝王录第48名-陈霸先】

力挽狂澜的乱世枭雄,陈霸先寒门起兵,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以寒门出身逆袭为帝的杰出人物,平李贲、击萧勃、灭侯景,统一江南,数战北齐,在江南烟雨中奠基陈朝,寒门铁甲终成帝王冕旒。

1,陈霸先的历史贡献

1)军事成就

A、平定岭南:陈霸先先后击败了李贲、元仲景等叛乱势力,征用冼夫人等爱国少数民族首领,稳定了岭南局势;

B、平定侯景之乱:联合王僧辩击败侯景,收复建康,终结了导致建康“百万人口屠戮”的浩劫,江南人民得以免遭更大的劫难;

C、抵御北齐入侵:建康两次面临北齐大军压境时,陈霸先以少胜多,在建康保卫战中歼灭北齐主力,避免江南沦为胡化政权附庸,保全汉文明火种。

D、统一江南:通过平定王僧辩余部的反抗势力,整合南朝残局,为陈朝统一江南奠定基础。

2)政治改革

A、打破门阀垄断,推动庶族崛起,陈霸先重用杜僧明、周文育、侯瑱、程灵洗等出身庶族的降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削弱世族对政权的控制,开启南朝庶族掌权先例。

B、推行节俭政治:以身作则,轻徭薄赋,史载其“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后宫无奢华装饰,与南朝贵族奢靡风气形成鲜明对比。缓解战乱后的民生压力,使江南经济短暂复苏。

陈霸先英略大度,气度恢宏,常与刘裕并列,被视为南朝最杰出的两位帝王,“江左诸帝,号为最贤”。

2,陈霸先的局限与不足

1)政权短暂与疆域狭小

疆域限于长江以南,失去淮南、巴蜀等战略要地,国力远逊于刘宋、萧梁。陈霸先未能彻底整合南朝内部(如王琳割据),遗留问题由其继任者陈文帝解决,陈朝仅存33年。

2)杀友与弑君争议

显出权力斗争中的冷酷,袭杀盟友王僧辩,称帝过程太仓促且缺乏法理性,依赖军事实力而非世族支持,导致统治基础薄弱。废梁敬帝萧方智并杀之,被视为道德污点。

3,出身寒门,建功岭南

公元503年陈霸先出生在吴兴长城的一个贫寒家庭,陈霸先小时候非常用功,白天学文,晚上练武,风雨无阻,冬夏不辍,练就了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毅力,满腹经纶,武力超群。最初只是担任乡间的里司,就是专门催粮派款,管理一些打架斗殴的小事,后来到京城找了一个管油库工作。

《陈书》说陈霸先“少倜傥有大志,不治生产。既长,读兵书,多武艺,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后来他受到萧映的赏识,担任其令使,工作勤勉,深受萧映信任,540年萧映调任广州刺史,陈霸先以中直兵参军随行。

在岭南地区陈霸先开始崭露头角。544年交州李贲起兵叛乱,赶跑了交州刺史萧咨,自称越帝,岭南局势陷入混乱,卢子雄、孙冏等也跟着反叛,广州告急,陈霸先力战解围广州,被任命为交州司马,随交州刺史杨㬓讨伐李贲,他用水路进军,大出李贲意外,最终平定李贲之乱,收复越南北部数州之地。

陈霸先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在高要太守任上,陈霸先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消除割据势力,维护社会稳定,恢复生产,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4,平定叛乱,崭露头角

不久侯景之乱爆发,天下动荡。陈霸先得知消息后,招募义勇之士,组建勤王军队,准备北上救援。广州刺史元景仲暗中投靠侯景,准备除掉陈霸先,吞并其兵马。陈霸先起兵讨伐元景仲,很快攻下广州,杀死元景仲。但前来广州坐镇的萧勃,仍对讨伐侯景之事毫无兴趣。

陈霸先转投湘东王萧绎麾下,被封明威将军、交州刺史,在击败了萧勃和李迁仕的军队后,陈霸先率军从南康出发,8月和王僧辩汇合,两人举行白茅湾会盟,共同讨伐侯景,陈霸先分出三十万石粮草给王僧辩军,赢得了王僧辩将士的认可。

552年正月,陈霸先率军与王僧辩一同讨伐叛军,接连攻克芜湖、姑孰等地,侯景的大将侯子鉴据守姑孰南洲。陈霸先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侯子鉴,侯子鉴部是叛军最后的骨干力量,这一场败仗就宣告叛军败局已定。

陈霸先乘胜追击,直趋建康,侯景大惊失色,亲率悍勇骑兵,弃槊执刀,出建康城迎战,但被陈霸先击败,只好带着亲信逃离建康,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杀死。侯景之乱被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是为梁元帝,他提拔陈霸先为征虏将军、南徐州刺史,坐镇京口,抵御北齐的进攻。

5,二王之争,令人遗憾

侯景之乱平定后,陈霸先镇守京口,王僧辩坐镇建康,梁元帝一直留在江陵,没有及时还都建康,西魏大军南下偷袭江陵,江陵离梁边境太近,防备不及时,最终被攻破,萧绎被杀,南梁再次陷入混乱。

梁元帝死后,陈霸先和王僧辩拥立萧方智为帝,不久北齐又横插一脚,要求改立北齐所扶持的萧渊明为帝,并派兵护送萧渊明南下,王僧辩派兵拦截,但被北齐军击败。王僧辩惧怕北齐的强大,最终选择妥协,不顾陈霸先的强烈反对,将萧渊明迎回建康,立为皇帝。

王僧辩的决定让陈霸先感到愤怒,他认为王僧辩背叛南梁,向北齐屈膝投降,双方矛盾激化,曾经的战友站在了对立面。555年9月陈霸先发动政变,以抵御北齐为名,召集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徐度等人向建康进军。事发突然,被陈霸先快速攻破建康,王僧辩和他的儿子王顗一起被绞杀。

两人的分道扬镳,主要原因在于陈霸先主张坚决抵抗北齐侵略,维护南梁独立,而王僧辩则倾向于妥协,换取暂时和平,导致了两人决裂,当然也有一山不容二虎的权力之争。

杀死王僧辩后,陈霸先重立萧方智为帝,顺理成章地掌握了朝政大权,成为了南梁的实际统治者。陈霸先袭杀王僧辩是南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6,巩固势力,对抗北齐

陈霸先杀王僧辩、废萧渊明、立萧方智,彻底激怒北齐,北齐决定出兵南梁,王僧辩余部也纷纷起兵反抗,震州刺史杜龛、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等据城起兵,一时间战火四起、内外交困。

但陈霸先并没有慌乱,首先集中力量平定叛乱,先派部将周文育攻义兴,自己也率军东征。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投降北齐,会同豫州刺史任约,乘陈霸先东征之机,率精兵奔袭建康,占据石头城。陈霸先劝降韦载后急忙回师建康,又派周文育攻杜龛,派裴忌帮助黄他攻吴郡,王僧智弃城逃吴兴。

555年11月北齐派兵渡江占据姑孰,又派柳达摩等人领兵渡江,向徐嗣徽和任约送米3万石、马千匹。解决内部叛乱后,陈霸先开始全力应对北齐进攻,派侯安都夜袭胡墅,烧北齐船只一千多艘,断其运粮通运,然后亲率铁骑精甲出明门袭击,徐嗣徽军大败。随后又派兵据守江宁,阻击北齐援军,再派侯安都率水军袭击,再次大破北齐军,徐嗣徽、任约等乘小船逃走。陈霸先围攻石头城,断其汲水道路,城中缺水,北齐大将柳达摩求和,陈霸先与齐签订和约,徐嗣徽、任约随柳达摩逃回北齐。第一次建康之战,陈霸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北齐进攻,稳定了局势。

北齐不甘心失败,556年3月又派萧轨为主将,会合梁朝叛将,再次向建康发起进攻。陈霸先依然镇定自若,先派遣将领沈泰、侯安都等人,在梁山一带加强防守,迫使北齐主力偏离预定进攻路线。双方激战数月,一直拖到六月的雨季,北齐军队抵达钟山附近,此时连日大雨,北齐军队坐立泥中,足指溃烂,士气低落。而陈霸先激励士兵,冲下幕府山,向齐军发起猛烈进攻,北齐军队一触即溃,最终46员将领成为陈霸先的俘虏,主将萧轨被擒杀,十万北齐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两次击败北齐,陈霸先不仅巩固了政治地位,也让江南地区免遭战火涂炭,避免江南地区的 “胡化”,也为建立陈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建立陈朝,巩固政权

557年10月陈霸先正式称帝,建立陈朝,改元永定,史称陈武帝。陈霸先从一个出身寒门的小军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登上皇位,成为南陈的开国皇帝。

陈霸先即位后,仍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内部,多年战乱,经济凋敝,民生困苦;外部,北齐和北周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动进攻。陈霸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

在政治上,加强皇权,整顿吏治,打破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重用寒门子弟,使许多有才能的人得以脱颖而出。同还建立相对完善的监察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严惩贪污腐败,故陈朝政治较清明。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鼓励农桑,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陈霸先下令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还重视水利建设,修复和新建了一批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在他的努力下,江南经济逐渐得到恢复,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

在军事上,加强水军建设,陈霸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造了许多战船,招募和训练了大批水军士兵。凭借着强大的水军,陈朝多次成功击退了北齐和北周的进攻,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陈霸先采取 “以夷治夷” 的策略,巩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如冼夫人是岭南地区俚族的杰出领袖,智勇双全,深受当地百姓爱戴,陈霸先任命冼夫人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给予她很高的地位和权力。在冼夫人的支持下,陈朝控制岭南地区,加强对西南边疆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

综上所述,陈霸先起于微末,一生征战,最终建立陈朝,一统江南,再次三分天下,他比起另版三分天下的孙权要高出太多,所以陈霸先得分64分,排名中国帝王录48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标签:江陵   太守   帝王   北齐   寒门   刺史   南朝   江南   岭南   广州   中国   历史   陈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