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大头部城商行中,上海银行就像是一颗“皮糙肉厚”,屡教不改的“铜豌豆”。
上海银行最新的一次大罚单,发布于3天前的8月1日。上海银行因8项违规,连同相关责任人一起,又被合计罚款高达2922万元。这8项违规涉及:
违反账户管理规定;
违反清算管理规定;
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
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
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
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
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对这次处罚,上海银行回应说,这次处罚所涉违规发生在2020-2021年,且相关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回应的言下之意大概是:都是陈年往事,现在一切正常,啥事没有。
好一个“已全部整改完毕”!
咱们今天就撸一撸,上海银行这些年,究竟是“知错就改”的好学生还是“屡教不改”的“惯犯”。
远的先不说,先说说2025开年一个季度内的事。仅在今年第一季度内,上海银行就先后4次遭遇监管处罚:
2025年1月2日,因“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代理销售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被上海金融监管局罚款200万元,5名责任人被警告;
2025年1月7日,因“项目贷款管理不到位、个人贷款用途管理不到位、银票贸易背景审核不到位”,被苏州金融监管分局罚款120万元,两名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
2025年2月28日,因“存款业务管理不审慎”,被宁波监管局罚款50万元,宁波象山支行行长史济刚等人被警告;
2025年3月27日,因违反金融统计相关规定,再被中国人民银行罚款110万。
如果再往前撸一撸,上海银行的被罚经历,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仅2020-2024这4年,上海银行因各项违规累计被罚金额已经超过1.5亿元之巨!
其中,仅2023年4月底,国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对上海银行开出的一张大额罚单,金额就高达9854.4万元。
从具体处罚内容看,上海银行很多被罚事由都相似或雷同。这表明:
作为一家地处中国金融中心—— 上海的头部城商行,上海银行似乎已陷入边改边罚,屡改屡罚,“违规 — 整改—再违规” 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但令人意外的是,尽管大额罚单如此密集反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银行却有着一支超级稳定且被质疑“超期服役”的“长寿”高管团队。且看:
上海银行前任董事长金煜, 2015年6月至2025年4月任上海银行董事长,任期接近10年。
施红敏,从2016年5月起任上海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直到2023年12月出任行长,任职时间长达7年零7个月。
而上海银行董事会秘书李晓红则更“长寿”。有公开报道显示:李晓红从2010年12月起任职上海银行董事会秘书,算下来迄今都快15年了。
此前,已有公开报道质疑,上海银行上述高管均涉嫌违反原银保监会出台的“7年轮岗”相关规定。
近年来,“超长期任职”的银行高管越发引来关注。
早在2019年1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轮岗要求”:
银行保险机构应结合自身行业、所处地域的特点,加强重要岗位管控,建立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制度,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文件还强调,存量任职回避问题原则上于2022年底前清理完毕。然而,2022年底之后,上海银行上述三位高管,都在原岗位履职。
成立于1995年12月的上海银行,作为国内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仅次于北京银行的“城商行老二”。
但近年来,上海银行掉队明显。2022和2023年,上海银行甚至连营收规模都出现了罕见的连续下滑,直到2024年才重回正增长。
尤其是近年来,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营收净、利润等指标,上海银行均被江苏银行全面超越,沦落为城商行“老三”。
而到今年一季度,上海银行资产规模又被宁波银行赶超,再次沦落为城商行“老四”。
上海银行,该醒醒了。
对上海银行,你怎么看?欢迎与优财一号交流互动。
免责声明:
本文数据及观点均基于公开信息所作个人分析,均不构成对投资的任何建议!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