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条小巷的尽头,有家小店却公然挂出“新鲜肉菜莫入”的牌子。没有明火,没有锅气,货架上全是工业包装的预制菜,2元的热干面、13元的笋子烧牛肉,每天只营业三小时,却让熟客天天来“打卡”——湖北小伙说它还原了家乡味道的八成,小区大哥三个月来吃了十回,午餐肉从一片加到三片。
老板葛世贤,是靠“连吃一百天午餐肉”走红的美食博主。他开这家店压根没打算赚钱,更像一场实验:在预制菜被“科技与狠活”的标签逼到风口浪尖时,看看当大家明明白白知道吃的是预制菜,还会不会买单。结果出乎意料,每天二三十位食客里,年轻人占了大半。
很多人对预制菜的偏见,源于“难吃”“没营养”“全是添加剂”的固有印象。但葛世贤的行业观察却颠覆了这种认知:难吃的菜,反而可能是现做的。炖、蒸、烧这类菜,工厂标准化生产的味道往往更稳定——毕竟工厂能请顶级厨师设计配方,批量生产绝不容忍味道翻车;而小餐馆的厨师手艺参差不齐,没炖软、调味歪的情况很常见。
他举了个例子,自己常去的一家蹄花店,汤头和蹄花全是预制的,但味道远超普通馆子。“预制菜不是没技术含量,像我店里13元的笋子烧牛肉,成都90%的面馆现烧都烧不出这个味。”工厂的优势在于把控精准,火候、调味、食材处理都有标准,虽然比不过顶尖老店,却能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大家最担心的添加剂问题,其实是个误区。葛世贤从小跟着开罐头厂的父母长大,对加工流程门儿清:正规预制菜靠急冻技术保鲜,根本不用防腐剂。工业急冻能在瞬间把食材中心温度降到零下几十度,迅速锁住水分和鲜味,还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保质期自然就长。这和家用冰箱冷冻完全不同,后者冻得慢,冰晶会破坏食材细胞,反而影响口感。
他还透露了一个行业潜规则:现在很多餐馆都在用水预制菜。散步时他见过附近面馆卸豌杂浇头,和自己店里的来自同一个厂家,只是餐馆用大包装,价格却贵了一倍。“小馆子毛利低,养不起面点师傅,预制是没办法的选择,也是行业大趋势。”
其实想分辨预制菜也有窍门。炒菜最容易区分,现炒的鱼香肉丝有锅气,那是美拉德反应带来的独特香味,料理包根本复制不了;清炖的菜可以看肉质,冷冻过的预制肉,羊肉会偏松散,鸡肉紧实却少了嚼劲,不过这些细微差别,多数人根本尝不出来。
预制菜的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有61.5%的人愿意经常买预制菜,25到40岁人群的接受度更是高达73.8%。这背后是年轻人对便捷饮食的需求,也是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化——2024年六部门联合发文,明确预制菜不得加防腐剂,还要完善从生产到物流的全流程标准。

如今的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3616亿元,预计2026年将接近7500亿元。它早已不是外卖里的劣质料理包,而是悄悄走进了连锁餐馆、家庭餐桌。葛世贤准备再做个实验,拉一桶工厂红烧肉,写明是预制菜摆在街头,看会不会有人吃。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