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夏,三野部队在解放上海后迎来短暂休整。此时,一位身穿军装、肩扛参谋职务的军官在百忙之中请假返乡。他的名字叫蔡群帆,是华东野战军某军参谋处长。
可谁能想到,当他归心似箭地返回故乡时,却发现自家院门紧闭,母亲早已搬离。而当他焦急四处打听之际,一通来自军部的电话打破了疑云:“你的母亲正在陈老总办公室等你。”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如何成了连级干部,还能被陈毅亲自接见?
蔡群帆出生于1915年,浙江宁波人。其父蔡熊年原在上海绸缎店任职,收入尚可,母亲杨凤珠则操持家务,过着虽不富裕却温馨安稳的生活。蔡群帆12岁那年,父亲因病早逝,家境骤然衰落,母子相依为命。
为减轻母亲负担,蔡群帆一度萌生辍学念头,杨凤珠却坚持送儿子继续读书。她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自己省吃俭用,供他完成学业。在母亲坚韧操持下,蔡群帆最终考入上海一所知名高级中学。学业之余,他时常关注时局变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蔡群帆积极参与爱国学生运动,因组织抗议被校方开除。此事虽令他失去学籍,却坚定了他投身抗日救国的信念。从此,他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党的地下组织,担任交通员,后被派往青浦担任工委军事部长。
1940年,蔡群帆调任新四军江抗部队,出任第四支队支队长兼教导员。尽管未受过正规军校训练,但他军事才能突出,尤其擅长利用地形和夜袭、伏击等战术,屡次对日伪军展开精准打击。路东一带的敌军屡屡在他布下的陷阱中折戟沉沙。
日伪军为剿灭四支队,调集重兵围剿。蔡群帆预判敌动,在诸暨龙山设伏,成功击毙日军少尉柳泽春夫,打破敌人围攻。战后,上级对其评价极高,认为其“用兵如神”,不久调任金萧支队支队长。
金萧支队政委是老一辈革命者杨思一,参谋长则为长征老兵彭林,论资历蔡群帆不占优势,却被任命为支队长,充分体现了组织对其实干能力的认可。他率部与敌鏖战一年,大小战斗200余次,歼敌数千,成功建立了以路西为核心的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蔡群帆随部队转入解放战争,投身于华东战场。作为参谋处长,他先后参与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重大战役,指挥调度有方,立下赫赫战功。1949年,三野第20军攻克浙江,他原本打算回家看望母亲,却因即将发动的上海战役搁置返乡计划。
5月27日,上海战役胜利结束,蔡群帆趁部队短暂休整,向军长刘飞请假回乡。9年未见母亲,他既期待又紧张。然而到家门口一看,庭院荒草丛生,无人居住。邻里大多年迈,对杨凤珠去向毫无所知。正当他忐忑不安时,军部一通电话传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消息——母亲正在上海,且与陈毅老总有会面!
原来,在1941年浙东沦陷后,日军疯狂镇压抗日力量。蔡群帆的母亲杨凤珠因系抗日家属,被伪保长告发后逮捕,几经周折终被地下党营救,秘密送至山东抗日根据地。
彼时,山东由罗荣桓主政,抗战局势稳定,杨凤珠积极投入支前工作,热心、吃苦、肯干,多次被评为模范。抗战胜利后,山东部队随罗荣桓挺进东北,杨凤珠也随行,并被安排在被服厂制作军鞋军装。由于她裁缝出身,工作又细致认真,渐受重用。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杨凤珠已是四野一名连级后勤干部。随着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她得知三野刚解放上海,便怀揣期望赶赴上海寻找多年未见的儿子。可她既不知儿子部队番号,也不清楚职务,仅知其参军时间较早、可能隶属新四军系统。
陈毅在得知她的情况后,亲自接见并承诺:“你找儿子,不仅是为了亲情,更是为了革命。”他推测:蔡群帆若仍在,资历足够,应属团职以上干部,随即命人从三野团以上干部名册中查找,最终在20军找到了蔡群帆的名字。
陈毅立即通知20军军部,命令军长刘飞召回探亲的蔡群帆。一纸军令,一段久别重逢。母子分别九年后,在战火洗礼下的上海相聚。
此后,蔡群帆继续随部队南下,解放福建、广东。1950年,他赴朝参战,任志愿军20军60师参谋长,参与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在极寒环境下,他不仅组织作战,还亲自上阵,俘获多名美军士兵,展现出果敢冷静的军人素质。
凯旋归国后,他调任上海警备区,历任副参谋长等职,1956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成为新中国早期军事建设的骨干力量之一。
更新时间:2025-05-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