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若每天晚上都不吃主食,不出半年,身体或出现这4变化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现在一说晚饭不吃主食,很多人点头说对,说不吃米饭不吃面就是“轻断食”,还能控体重、稳血糖,好处一箩筐。

可问题是,这做法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毛病,时间一长,身体可就慢慢出状况了。

特别是到了晚上,其实是身体储能、修复和调节最关键的时段,这时候要是碳水摄入不足,别说减肥,先受罪的反倒是大脑、代谢、肠道,甚至人的心情和睡眠。

不是说晚上就一定要吃很多主食,而是完全不吃、天天不吃,会让身体走偏路。

大脑认知功能衰退

有人晚上为了减肥就完全不吃主食,长期如此,白天工作开始没精神,注意力下降,有时话说到一半突然忘词,说自己“脑子卡壳了”。

一个原本思维清晰的退休工程师,坚持晚上只吃蔬菜和鸡胸肉,四个月后开始出现短时记忆混乱和词语停顿感。

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葡萄糖,占全身葡萄糖利用率的20%以上,而主食正是人体最稳定的糖类来源。

晚上不吃主食,短期内身体会通过分解脂肪或肌肉产生“替代燃料”酮体,但酮体能量转化效率低,且长期大量使用容易造成神经元损伤,影响脑部信号传导。

尤其对于中老年人,大脑调节能力已经下降,葡萄糖摄入过低会导致神经功能失衡、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

研究表明:中老年人在晚餐碳水摄入不足的人群中,认知能力评分显著低于普通饮食人群,尤其是涉及语言流畅性和短时记忆能力的表现更差。

晚饭不是一定要吃一碗白米饭,但哪怕是一小块红薯、半个土豆、几口杂粮饭,都能帮助大脑维持夜间神经活动的稳定。而不吃,等于让脑子半夜饿着运转,长此以往,它就罢工了。

代谢紊乱

有些人晚饭不吃主食,看着体重秤下降得快,可几个月后一查身体,脂肪含量不降反升,空腹血糖还开始波动大了,脂肪肝程度也加重了。

一个有轻度脂肪肝的人,坚持晚饭“无碳饮食”半年后,腹部脂肪增加明显,血脂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上升。

很多人以为不吃主食就不会升血糖,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碳水是人体代谢的“开关”,你不吃主食,身体就被迫启动糖异生,用蛋白质或脂肪合成葡萄糖。

长期下去不仅增加肝脏负担,还容易打乱胰岛素节律,造成胰岛素抵抗加剧。

而晚上正是身体准备“修复”和“储存”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能量供应模式被打乱,脂肪分解也会跟着混乱,最后该存的不存、不该存的反而堆在肚子上。

研究指出:晚餐主食摄入过低的人群,夜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基础代谢率下降,长期容易导致基础血糖上升和内脏脂肪堆积。

减脂不是饿出来的,是靠节律和平衡调出来的。每一顿的结构,得让身体有能力顺着生物钟走,而不是被迫“应急”。你饿得慌、身体也乱了套,不出半年,代谢系统就开始“歪着走路”。

肠道菌群失衡

有的人长期不吃主食,还自豪地说“我肚子轻松多了”,但没多久就开始便秘、胀气、反复拉肚子,肚子越来越不听使唤。

一个年轻女性晚饭长期无主食,为“控体重”,三个月后开始出现顽固性便秘和食欲紊乱。

肠道菌群需要“吃饭”,而它们最爱的食物,就是膳食纤维和复合碳水。像全谷物、豆类、根茎类主食,不但升糖慢,还富含能促进益生菌繁殖的寡糖和抗性淀粉。

如果晚饭这顿主食断了,相当于夜间菌群“断粮”,坏菌数量反而容易增加,造成肠道通透性异常、炎症反应升高、免疫屏障变弱,很多人就会感觉肚子“变得敏感”、易胀易泻,甚至情绪也跟着烦躁焦虑。

一项研究Z指出:长期低碳饮食人群中,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盐)水平显著下降,而这是调节免疫、控制肠道炎症的重要物质。

这就是说,你主食不吃,不光自己饿着,肠道细菌也饿着,它们没得吃,就可能“造反”,不出半年,肠子里的好坏平衡全乱套,哪怕你喝再多酸奶、吃再多益生菌都补不回来。

心理行为改变

不少人晚饭不吃主食,前几周看着挺精神,后来就开始睡不好、焦虑感强、情绪起伏大,还有人出现暴饮暴食的“报复性饮食”。

一个原本性格平和的中年人开始晚饭不吃碳水,四个月后出现入睡困难和清晨焦虑,影响正常社交和工作。

碳水是合成“快乐激素”血清素的前体。你主食吃少了,大脑合成血清素的原料就跟着变少,而血清素偏偏是调节睡眠、情绪、饱腹感的重要神经递质。

少了它,容易焦虑、失眠、情绪敏感,哪怕你白天状态不错,晚上一样会“神经疲劳”。

而且血糖长时间偏低,会激活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分泌,人变得易怒、易惊、易烦,时间久了,心理问题也就跟着冒出来。

一项研究指出:晚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于40克者,发生睡眠障碍和情绪波动的风险比正常饮食者高出58%。

你以为晚饭少吃点清淡点,结果却是脑子不安稳、心情不安定、身体也开始内耗。这不是“轻断食”,这是把身体情绪“硬关机”,早晚出岔子。

晚饭不吃主食,真的不是个省事的做法。主食不是胖人的罪魁祸首,也不是糖尿病人的敌人,它是调节身体节律、喂养菌群、稳定情绪的“基石”。

你可以少吃,可以吃得巧,但不能长久不吃。哪怕一小块南瓜、半碗杂粮粥、几口红薯,也能让身体一夜稳稳当当。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吃晚饭吃主食的重要性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范志红,壹图.晚餐该不该吃主食?[J].中老年保健,2021,(12):36-3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标签:养生   主食   每天晚上   身体   半年   晚饭   肠道   血糖   脂肪   情绪   晚上   胰岛素   大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