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梳理未来产业的514个细分赛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构建了面向2035年的未来产业重点赛道目录,并研判形成了2025年未来产业十大赛道。
当前,通用人工智能正以大模型技术为核心驱动,在算法优化、算力提升、数据资源整合等多方面不断突破。从产业布局看,北京和上海作为我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双引擎,正通过差异化布局加速产业集聚。
自动驾驶产业链生态体系基本完善,形成了多维度竞争格局。根据技术布局与商业路径差异,行业参与者可分为科技巨头、垂直技术突破者、传统车企转型标杆三大类。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相关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在原有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科学院、中国星网等国家队基础上,涌现出长光卫星、银河航天等一批特色民营企业。
全球科技企业加快布局该领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已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主的智能机器人发展产业集群。
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低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通用航空器、无人机及通用机场数量快速增加;产业实力不断增强,航空制造能力不断增强。
在新型储能方面,固体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细分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液流电池、压缩空气、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铅碳电池等大容量、长周期储能等技术有望加快取得突破和应用。
在清洁氢方面,从重点产品看,未来10~20年碱性电解槽还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从市场前景看,到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将占据全球清洁氢生产的80%市场份额。
得益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的蓬勃发展,全球算力芯片市场正步入高速增长期。近年来,ASIC(专用集成电路)加速器迅速崛起,可以在特定算法上实现无可比拟的高效。
我国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部分产品实现了上市或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在全球舞台上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元宇宙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区域加入元宇宙产业布局,全球元宇宙产业格局将更加多元化。
蒲松涛表示,目前,大多数的未来产业赛道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发展路线和市场前景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挖掘,部分领域产业化需10~15年甚至更长时间。在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新赛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创新协同,要从统筹政府和市场、短期与长期、中央与地方、供给与需求、战略与可持续等五大维度,分类施策,加快形成“一揽子”政策创新工具,切实推动我国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