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老两个坎,熬过就长寿,哪两个坎?快看你熬过没?

“老孙头,您今年都七十了,身子骨真硬朗!”清晨的公园,锻炼的人一波接一波,62岁的张阿姨边做操边打趣隔壁邻居孙大爷。孙大爷乐呵呵地摆摆手:“哈哈,这哪是我自己本事,全靠老伴天天监督我,啥事都不敢大意。”

张阿姨听了直点头:“我姐夫就没这么幸运。前几年,刚退休就接连住了两次院,医生说就卡在‘两个坎’上,一不注意就难过去。”

“人老两个坎,熬过就长寿。”这句老话在街坊邻居中流传已久,究竟是哪两个坎?有人甚至猜测,是不是六十大关、七十岁寿命线?其实并不简单。

“人老两个坎”,到底指什么?

不少人以为,年龄本身就是坎,六十、七十、八十每逢整十都得“熬一熬”。但从权威医学视角来看,最危险的其实是生理机能的节点。

第一个坎:心脑血管疾病暴发期

中国疾控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居民慢性病和营养监测报告》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较50岁前激增了67%。逐渐老化的血管壁容易出现内皮功能障碍(也就是血管“生锈”),动脉斑块逐步形成,血压、血脂长期不理再叠加熬夜、暴饮暴食等坏习惯,小问题容易瞬间恶化。

第二个坎:基础代谢“断崖式”下滑,免疫力下降。

医学研究指出,人到65岁以后,静息状态下的新陈代谢率―每10年平均下降7%-10%。(数据来源于哈佛大学衰老实验室)免疫力“断层”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感染、癌症概率成倍增加。正如协和医院众多老年管理门诊病例,过度节食、缺乏活动或盲目进补,其实都可能加速身体滑坡。

更令人警惕的是,这两个坎往往在无声无息中叠加,让许多本该安享退休生活的老人一夜之间病倒。你以为只是“老了点”,其实健康已悄悄被拉响警报

到底有哪些信号,提示你正处在“两个坎”上?

心脑血管高风险期的表现:

晨起头晕、走路易乏力。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科数据显示:近80%的突发卒中患者,事前都感受过这些轻微异常,但多数人以为是年纪大了,“不用管”。

偶发心慌、胸闷、视力模糊。哈佛医学院心脏健康档案指出,老年人出现胸闷或气短时,心脏储备功能已损失约20%-30%

高血压波动大。并非所有高血压都要“疼”,但波动较大反而更危险,慢性炎症常诱发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诱发栓塞

新陈代谢坎的警告信号:

体重明显下降或肌肉变少。65岁后每年肌肉流失约1%-2%,“瘦”反而未必好事,容易骨折和跌倒。

反复感冒、伤口愈合慢。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呼吸道感染风险提升约45%,小病拖成大病。

食欲改变、消化变差。不爱吃饭、消化不良,有可能是胃肠道功能减退和肠道菌群紊乱,影响全身健康。

这些信号往往被老人和家属“将就过去”。殊不知,抓住每一个蛛丝马迹,才能更早翻过难关

如何平安度过“两个坎”?权威建议请收藏

熬过“两个坎”绝不需要靠硬撑,更不能全凭运气。协和医院健康管理专家总结美国心脏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国际通行办法,提出了三条关键建议:

主动筛查、科学体检

建议每年至少一次全面体检,包括心电图、血脂四项、肾功能、血压血糖监测。如有高危家族史或不适增多,体检频次应适当缩短至半年

坚持合理运动与营养补充

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每天30-40分钟快走、太极、游泳。饮食上则要避免极端,粗细搭配、优质蛋白每餐适量、少糖少盐,防止体重突然波动

心理调适与社交融入同样关键

科学研究表明,适度社交可使抑郁、焦虑风险下降35%以上。养一个兴趣小组、常与老友聊天,精神和身体一样重要。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老年人健康管理指南(2022)》北京协和医院出版

《高血压诊疗指南2022》中华医学会

《运动与中老年健康共识报告》中华预防医学会

《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家共识》

《衰老相关免疫系统衰减研究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7

标签:养生   两个   长寿   俗话说   协和医院   健康   高血压   脑血管   信号   心脏   胸闷   权威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