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莱野心藏不住了!喊着救阿根廷,转头就把锂矿“贱卖”给外资?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2023年哈维尔·米莱带着“经济救世主”的姿态入主阿根廷总统府时,整个南美都在盯着他的动作,毕竟这位以激进言论出圈的政客,会不会真能把深陷通胀泥潭的阿根廷拉出来,谁都没底。他很快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押注矿业,要把国家打造成“资源型增长引擎”。

可没过多久,外界就看出了不对劲,米莱在公开场合高喊“用资源救阿根廷”,承诺让国民共享发展红利,话里话外都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架势,但他推出的矿业新政却全是“外资友好型”条款,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税负,甚至给跨国矿企开了“超国民待遇”的绿灯。

要知道,阿根廷手里攥着的可不是普通资源,而是“锂三角”近一半的盐湖锂资源,这可是全球电动车产业抢破头的战略宝贝。这种“口号喊得震天响,资源送得倒痛快”的反差,米莱这到底是真要救阿根廷,还是借着救经济的名义,把国家的核心家底“贱卖”给外资?

米莱敢把矿业当成救命稻草,底气全靠阿根廷那老天爷赏饭吃的资源家底。在南美“锂三角”,也就是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三国交界的高原地带,埋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密码,其中仅阿根廷境内的盐湖型锂资源,就占了三角总储量的半壁江山。

要知道这种盐湖锂杂质少、提炼成本低,是生产动力电池最优质的原料,现在全球每一辆电动车的电池里,都可能藏着来自阿根廷的锂元素。

除了锂这个“香饽饽”,阿根廷的矿产清单足以让任何资源匮乏国眼红。它的铜储量排在全球前五,锌和金的探明储量也能撑起国际级矿场的开采需求,随便拿出一样都能在国际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阿根廷还有VacaMuerta页岩油气区这个“能源后盾”,这片南美最大的页岩气田,能为矿业这种能耗大户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在全球能源价格说涨就涨的当下,有自己的能源保障,就等于给矿业项目安上了“成本安全阀”。

全球市场的需求更是给阿根廷的资源添了把火。多家机构早就给出预测,未来十年里,随着电动车和储能产业的爆发式增长,锂、镍、钴这些电池金属的需求会翻好几倍。

这就意味着,阿根廷只要能把资源挖出来、运出去,短期内就能拿到大把外汇,就业和通胀的燃眉之急似乎都能解决。可资源多、需求大,不代表就能把钱稳稳赚到手里,米莱眼下的操作,正在把一手好牌往危险的方向带。

米莱推动的矿业改革,核心逻辑就两个字,那就是放开,他觉得过去阿根廷矿业发展慢,问题全出在审批太严、外资不敢来上,所以一上台就大刀阔斧砍掉了繁琐的行政流程,把矿企项目审批时间从过去的18个月硬生生压缩到30天。

同时还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甚至对符合条件的外资矿企给出“前五年免税”的优惠,恨不得把“欢迎外资来赚钱”写在脸上。

站在矿企的立场上,这些政策确实戳中了他们的痒处,之前不少跨国矿企都因为阿根廷政策没个准头打了退堂鼓,要么是审批文件要跑十几个部门盖几十个章,要么是税费标准一年一变根本没法规划成本,与其在这里耗着,不如转向智利、澳大利亚这些政策更稳定的国家。

米莱的改革一下扫平了这些障碍,国际矿业巨头们立刻闻风而动,纷纷派人去阿根廷谈合作,这也成了米莱最引以为傲的“政绩”。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里面的风险。放松监管不代表可以没有监管,可米莱只提“放开”,却对环境监管、收益分配这些关键问题避而不谈,这就等于给外资矿企开了“野蛮生长”的口子。

没有独立的监管框架兜底,外资矿企很容易钻空子,为了赶工期、降成本随意排放选矿废水,破坏脆弱的高原生态,为了抢占优质矿脉跟本地社区抢水资源。要知道盐湖周边的淡水本就稀缺,牧民和原住民全靠这些水生存,矿企抢了水,当地人的日子就没法过。

历史教训早就摆在那里。阿根廷和智利曾经因为跨境铜矿的污染问题闹上国际法庭,最后矿场停产三年,双方都没占到便宜,损失全打了水漂。国内的圣豪尔赫铜矿项目,也因为尾矿库泄漏污染了下游农田,被当地农民堵门抗议,硬生生停摆了两年才重新开工。

这些案例都说明,矿业开发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环境账和社会账,米莱给出的税收优惠,相当于提前把国家的收益让渡了出去,外资赚得盆满钵满,阿根廷拿到的税收却少得可怜,所谓的“救经济”,最后可能变成“肥了外资,亏了自己”的笑话。

如果说政策宽松是给外资送福利,那阿根廷矿业最大的短板,就是只能当“原料搬运工”,根本拿不到产业链的大头利润。

现在阿根廷出口的矿产,90%都是未经加工的矿石或盐湖卤水,这些初级产品运到中国、韩国这些国家后,经过冶炼、提纯变成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立刻翻好几倍,再加工成电池前驱体和动力电池,利润又能再涨一波,真正的“钱景”全在下游环节。

矿业开发本就是重资产行业,建一个大型锂矿需要几十亿美元的前期投入,而且要等五六年才能回本,阿根廷自己的企业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米莱只想着靠外资解决资金问题,却没考虑过融资渠道要多元化,其实主权财富基金、国际开发银行都愿意投资这类稳定项目,甚至中国的电池企业也想参与下游投资,可米莱的政策只盯着外资矿企,把这些潜在的合作方都晾在了一边。

技术短板更要命,盐湖提锂的高效萃取技术、电池材料的提纯工艺,这些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少数国家手里。阿根廷如果不能引入技术转移,就算建了冶炼厂,也只能用落后工艺,产品质量上不去还是卖不上价,最后还是摆脱不了“原料出口国”的命运。

能源保障同样关键,冶炼一吨碳酸锂需要消耗近2万度电,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工厂只能开开停停。虽然VacaMuerta页岩气区有潜力,但目前的开采规模还远远不够,很多矿企都在担心“有电用不起”的问题,能源瓶颈不解决,产业链升级就是空谈。

在阿根廷搞矿业,还有道绕不开的坎,那就是社会许可。很多优质矿场都在安第斯高原上,这里既是原住民和牧民的世代家园,也是生态极其脆弱的区域。

盐湖提锂需要大量淡水,金属选矿要用到化学药剂,这些操作稍有不慎就会污染土地和水源,直接影响当地人的生存根基,矛盾自然一触即发。

之前智利的埃斯康迪达铜矿,就因为污染了附近的河流,被原住民组织长期抗议,矿场被迫减产30%,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阿根廷北部的一个锂矿项目,也因为没跟当地社区协商就开工,牧民直接用牛羊堵住矿场大门,项目拖了一年多才重新启动,前期投入的资金全打了水漂。

这些事儿都说明,矿业项目能不能成,不光看政策和钱,更得看当地人买不买账,得不到社区支持的项目,再大的规划也落不了地。

可米莱的改革里,恰恰漏掉了“社会参与”这一环。他只关心外资能不能快速进场,却没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矿场赚了钱当地社区能分到多少,环境被破坏了牧民的损失怎么补偿,这些关键问题一个都没说清楚。

矛盾越积越深,现在阿根廷已经有不少社区开始抵制新矿场,当地人举着“保卫水源”的标语上街抗议,甚至有原住民领袖公开表示“宁可不发展,也不要被污染的财富”。

这种对抗最终伤害的还是阿根廷自己。一个矿场如果因为社区抗议停摆,前期的投资就会打水漂,外资也会因为风险太高而撤资,形成“越抵制越没人来,越没人来越穷”的恶性循环。

米莱要是真为国家着想,就该建立独立的环境评估机制,让原住民代表参与项目决策,把矿场收益的一部分专门用于当地的学校、医院建设,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矿业发展的好处,而不是一味地迁就外资,把当地人推到对立面。

米莱的野心其实不难猜,他就是想借着全球能源转型的风口,用最短的时间让阿根廷经济翻身。但他显然没搞明白,资源丰富从来不是发展的保证,要是处理不好,反而会掉进“资源诅咒”的坑里。

就说有些石油国家,靠卖资源赚了快钱,却没想着发展其他产业,最后资源挖完了,经济也跟着垮了。挪威之所以能靠石油富起来,关键是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把石油收益存起来用于教育、基建和技术研发,而不是只顾着眼前消费,这才是资源国的正确打开方式。

米莱的野心已经藏不住了,但这份野心要配得上治理的智慧,否则再丰厚的资源也救不了阿根廷。阿根廷手里的锂矿不是普通的商品,是能决定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战略资产,把这样的资产“贱卖”给外资,短期可能拿到一点外汇,但长期来看,是把国家的未来拱手让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财经   阿根廷   野心   外资   盐湖   矿业   矿场   资源   智利   国家   原住民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