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芙
编辑|拾言札记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现如今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之上,芯片技术肯定是最为关键的领域之一,这也是大家基本公认的事实。
而咱们中国芯片领域的发展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充满着坎坷与挑战。
在这之中,有这么一个人,他的这段经历令人非常的痛心,却又很激昂人心,他曾经深陷9年冤狱,但在重重困境之中却不屈不挠。
最终也是成功得以解脱,然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继续在中国芯片事业发光发热。
要是说起来张浩的事情,则需要把时间的进度条回溯到2015年。
张浩,这位在芯片领域崭露头角的顶级专家,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国际微波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函。
作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能够参加这样的国际盛会,与同行交流切磋,本应该是提升学术水平,拓宽国际视野的绝佳机会。
所以说张浩也是毫不犹豫的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
然而在张浩刚下飞机的时候,迎接它的并不是像人们心中所想的那种热烈的学术交流氛围,而是他们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逮捕。
在他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张浩被指控涉嫌经济间谍罪,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指控,就像是一记重锤,打的他和国内的亲人,同事们措手不及。
要知道张浩一直以来都是从事微纳制造领域的科学研究,而他发表的论文获得的专利也都是公开透明的。
这完全符合国际学术研究规律和道德规范,但是他们美国却在长达32页的指控书中强行给他扣上了窃取美国高科技公司机密的这样一个罪名。
在当时,他们美国的芯片领域一直都是占据着领先地位的,所以说他们对其他国家在该领域的崛起十分的警惕。
而张浩所在的天津大学,以及他创办的诺思微系统公司,在滤波器芯片技术上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
这对美国安华高科技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说到这里,也很明显,这是美方一次有预谋的诱捕行动。
张浩不幸地成为了美国打压中国芯片技术发展的牺牲品。
被捕之后的张浩,并没有屈服于美方的无端指控,他坚信自己的清白,积极的配合律师团队,展开了艰难的法律抗争之路。
而由于这起案件实在是过于特殊,很多华裔律师不敢接手,但好在张浩的家人和朋友并没有放弃,四处寻找合适的律师事务所。
最终真的组建起了一支为他辩护的团队。
为了获得保释的机会,张浩的亲友用他在佛罗里达州的一处房产帮其担保,缴纳了50万美元保释金后,他暂时获得保释。
但是很快他就又被美国国土安全部带走了,送进了移民拘留所,直到7月30日他才被允许回到住所,但是同时脚上也被戴上了电子镣铐。
他的活动范围被限制的非常的严格。
在他的自由被限制的日子里,张浩的精神状态以及身体健康肯定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由于环境陌生,孤独肯定常伴在他左右,而由于被限制,他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美国的医疗费用还非常的高昂,他没有医保,为了避免生病,也只能够坚持跑步锻炼。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身体状况还是越来越差,慢慢的出现了失眠,进食,呕吐,体质虚弱等症状。
但即便这样,张浩也从未放弃为自己辩护,他和律师团队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包括完整的实验记录等等,只为了能够证明,这并不存在所谓的窃取商业机密行为。
在这期间,案件的审理一度陷入停滞,多次听证会被推迟,美方以各种理由拖延,试图耗尽张浩的精力和耐心。
张浩被捕的消息传回到国内之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天津大学迅速的行动起来,通过多种渠道和美国方面进行交涉。
同时还发起了众筹,为张浩筹集保释金和法律辩护费用,天津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也是纷纷慷慨解囊。
社会各界对张浩的遭遇表示同情和关注,也是积极伸出援手,张浩的妻子更是独自支撑起家庭和公司,一边照顾生病老人,一边努力维持诺斯公司运营。
中国外交部也多次向美方交涉,明确要求公平对待张浩,保证他作为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国内媒体更是纷纷关注这一事件,报道张浩在美国的遭遇,引发了国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许多的专家,学者,法律界人士纷纷站出来对美国这样的做法表示谴责,都认为这是对科学精神和学术自由的一种严重践踏。
公众舆论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起案件朝着公正的方向发展,在漫长的9年抗争之中,人们都没有停止抗争,几个案子也是在中美多个法院间来回拉扯,陷入漫长的法律战。
但正是由于这些不懈的努力,为张浩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终于,在24年7月份,经历了9年的磨难,张浩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在24年的3月份,诺思在部分专利案中获胜,7月3日的时候,诺思更是与博通达成全面和解,包括撤诉,交叉许可,赔偿协议。
第二天张浩坐上了回国的航班,当飞机缓缓降落,张浩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结束了这段漫长而痛苦的冤狱生活。
回到国家之后的张浩也是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所做出的选择也是没有辜负大家所做出的努力。
张浩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在第一时间回到了天津大学的实验室,在他的心中,时间已经被耽误了太久,他需要争分夺秒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然后继续为中国芯片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如今他带着团队在6g和物联网方向的新产品研发上不断的推进,提交了更多的国际专利申请,有望参与下一代通信标准的制定。
以上信息源于: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