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城区西北部的发展,徐州其实有三件“难事”要去做

在徐州,随着城区“东扩南进”的持续推进,西北片区由此成了近二十年来的“弱势”区域。

尽管2020设立的淮海国际港务区一度让人们看到了西北片区再度崛起的希望,可在后续的发展中不论是独立运转还是由泉山区托管,“基础建设力度相对较小”、“产业导入太少无法支撑片区发展”、“与东部和东南部的反差极大”等都是网友对西北片区的常见评价。

当然,论基础设施建设,客观的市场行情决定了徐州西北城区很难在大规模“造城”,但这不代表西北片区就没有发展前景。因为相较于拆迁、造城而言,如何进一步助力西北片区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力、如何以西北片区为桥头堡增强徐州城区对铜山区西北部甚至丰县、沛县南部区域的影响力才是更关键的。

而要助力城区西北部的发展,徐州市级其实有三件“难事”要去做。

难事一:将柳新镇、垞城街道的行政区划由铜山区划入泉山区

虽然淮海国际港务区已于2022年交由泉山区托管,但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直属于泉山区。单就行政区划而言,柳新镇、垞城街道至今仍是“属管分离”的状态,即二者的区划所在地仍在铜山区。

出现这种局面,一是因为港务区本就不是行政区,只是一个从泉山、铜山代管街道和乡镇的经济功能区;二是因为泉山区只是托管港务区,并不存在行政区划上的变更。

若能将柳新镇、垞城街道在行政区划层面划入泉山,既意味着泉山区有了能继续向北发展的空间,更意味着徐州城区的最西北部深入到了与郑集镇、沿湖街道的交界处能在无形中增强铜山区西北部乡镇与徐州城区之间的“黏性”。

而之所以说将柳新、垞城的区划调整至泉山区是一件“难事”,是因为乡镇、街道级别的调整是由省级批复,市级只有向上申报的权限。

难事二:将港务区与泉山经济开发区融合发展,实行一个功能区主体、两个身份的模式,即港务区就是泉山经济开发区、泉山经济开发区就是港务区。

提起城区的西北片区,太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港务区,实际上这里还有一座泉山区自己的开发区——江苏泉山经济开发区,虽然其地跨桃园街道、庞庄街道的空间范围要比港务区的地盘小太多,但两者是相邻的。

同在城区西北部,且都以经济事务为主业,两者若能“二合一”发展,就能让两个各自为战的功能区成为一个大的主体,即一个功能区主体拥有两块牌子,这既打破了西北片区在有限空间内的经济资源壁垒,又能变相地将泉山开发区的范围扩大到整个港务区,更能让西北片区的产业打造、资金调配由泉山区统一布局,提高发展效率。

而之所以说融合两大功能区也是一大“难事”,是因为港务区虽由泉山区代管,但其经济事务依然自成一体,产业发展、财税收支等细分领域依然直属于徐州市级。若要将港务区与泉山开发区“二合一”,就意味着港务区全盘成为了泉山区的下属机构,自主性大打折扣。

难事三:利用港务区双向开放平台的身份在港务区、泉山开发区大力发展能大幅拉动外贸的产业

对港务区而言,围绕淮海国际陆港、徐州亿吨大港增加港口业务、发展开放型经济才是“主业”。

不论是陆港还是河港,利用枢纽功能中转由其他地区运来的的货物固然是增加业务、提升吞吐量的方式,但最核心的方式莫过于依托水陆联运的优势就地发展可拉动出口产业。

出口型企业越多、通过淮海国际陆港和徐州亿吨大港出口的商品越多,西北片区在经济和产业上才更容易成功。

就产品而言,能具备大批量出口性质的莫过于消费型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电脑)、汽车、家电、集成电路等。如果港务区、泉山经济开发区在过去数年间依托陆港、内河港口的条件引进多个消费型电子产品代工企业、集成电路生产企业,那么两大港口的日常又是另一番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财经   徐州   难事   助力   城区   港务   铜山   山区   经济开发区   街道   经济   行政区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