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局势,完全在一本《春秋》中就可以找到影子。
楚庄王要北上争霸,就得测试老霸主晋国的态度。既然是测试态度,那肯定不能直接面对面开干。于是他就开始攻打晋国的小弟陈国。
霸主晋国一看楚国这个老冤家又来了,陈国的求救信到了,如果不去,那今后就没有办法带小弟了,如果去自己心里又虚的一逼。于是他就把军队直接开到了郑国,扬言要灭了郑国。
郑国是楚国的小弟,鸡毛信很快就到了楚庄王手里。楚庄王一看,这是晋国人摆明了不敢直接对抗楚国,来的一招围郑救陈。打吧,怕自己打不过晋国,不打吧,保护不了小弟,就带不了队伍,还当什么霸主?于是楚国就派了一支军队直奔郑国。
不过这也有问题。如果晋国人会错了意,直接出兵与楚国这支救援部队干起来,除菌被消灭了怎么办?为了让晋国能够接收到信息,并且有台阶下,于是扬言这支救援部队力量太过单薄,命令围攻陈果的那支军队与政治救援军形成钳形攻势。
这就是高手过招。
晋国的统帅赵盾一看,我们是来救陈国的,陈国之围己解,没有必要再与郑国死磕,于是三军拔寨回国。
楚国一看,晋国已经解围而去,也撤军回国。
于是这场战争形成了双赢:楚国试探了晋国的态度,他就是个营养蜡枪头;晋国维护了世界和平,仍然是天下霸主。
三军一动,兵马钱粮无数,这谁掏呢?自然是陈国给晋国进贡,郑国给楚国献礼。大家各自收小弟,各自保护了小弟,声望如日中天,可是小弟却日趋衰落,逐步灭亡。
所以世界并不见得要战争,打起来也不见得非要死人,利益是从战场上来的,但不见得是从敌人身上来的,其实效费比最大的就是来自于盟友。
看看今天的乌克兰,再看看今天的中东,还有正在剑拔弩张、摩拳擦掌的印巴战争,是不是流血的在流血,吃肉的在吃肉?
乌克兰能源协议一签,俄乌战场基本进入垃圾时间;只有通过印巴战争,才能让印度这个最大的客户给俄罗斯的军工和能源送来大单续命;而战火一起正好堵住中国的一带一路,美国才能把伊朗拉下水,重新整合中东,给石油美元续命;同时印度的万国造对抗巴基的清一色红色血统,这又是中国军火的活广告;而印度之所以玩的这么大,就是配合美国围堵中国的战略,希望中国垮塌之后,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转移,从而实现人口第一大国到工业第一大国的逆天国运!
就像晋楚两国,大家都在相互套路。而我们的策略是什么?支持巴铁,做好军火广告,保护西进通道,压制印度崛起,打破美俄幻想。
小火慢炖呗。
这叫什么?这就叫5000年的智慧。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