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网上总是能看到有人一夜暴富的消息,仿佛 “一夜暴富” 已成为社会常态,但事实上,99% 的暴富故事最终都以破产收场。
有人曾对 1900 名中奖者进行追踪,惊人地发现,70% 的人在 3 - 5 年内走向破产,甚至比中奖前更为穷困。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财富并不能简单等同于钱。
钱仅仅是财富的外在表现,真正的财富其实是一种 “系统能力”。
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剩丢在沙漠,只要有一支商队经过,我很快就能重建我的石油帝国。”
接下来我会结合洛克菲勒的智慧,和大家深入探究那些真正能发财的人,他们到底依靠的是什么?
洛克菲勒是白手起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他的财富甚至比马斯克和贝索斯加起来都多!
特别让人惊讶的是,他不光自己有钱,还把变富的经验传给了他的家族,让他家富了七代,到现在还很有钱!
那些真正能发财的人,靠的不是运气,而是3条路子
99% 的人搞错了:赚钱不是靠 “努力”,而是靠 “垄断”
大多数人都秉持着这样的观念:赚钱等于拼命工作加上省吃俭用,再进行投资,这种观点大错特错!真正赚钱的底层逻辑其实是 ——“垄断”。
不信?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鲜明的例子:可口可乐,它的配方属于 “合法垄断”,作为商业机密,别人根本无法复制出相同的味道,这使得可口可乐在饮料市场占据着独特且难以撼动的地位。
苹果公司,其 iOS 系统是封闭的,安卓厂商无法使用,这便是典型的 “技术垄断”,凭借这一优势,苹果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独树一帜。
而普通人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在职场中拼命内卷,996 地工作,努力考证,天真地认为 “努力就能升职加薪”,但现实却残酷得多,你越努力,老板的腰包就越鼓。
实际上,真正赚钱的人,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办法 “垄断某个小市场”。
我有一位朋友,在云南的一个小镇经营着一家理发店。
在当地,理发店数量众多,竞争极为激烈,价格战甚至将理发价格打到了 10 元 / 次,这样的价格下根本难以盈利。
然而,我的朋友却另辟蹊径,他做了 3 件关键的事:
1、垄断 “高端客户”:他决定只做 “男士油头精剪”,并将价格定为 198 元 / 次,成为小镇上价格最高的理发店服务。
这一决策看似冒险,却精准定位了对发型有高品质需求且愿意为之付费的高端客户群体。
2、垄断 “技术”:他专程前往上海学习英式复古油头剪法,通过专业学习掌握了独特的技术,成为全镇唯一会这种剪法的理发师。
凭借独特的技术,他为客户提供了与众不同的理发体验,吸引了众多追求个性化和时尚感的男士。
3、垄断 “流量”:他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自己剪发的视频,精美的视频展示了他精湛的技术和顾客剪发后的惊艳效果,成功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客户专程前来小镇找他剪发。
最终的结果令人惊叹,他的理发店月收入轻松突破 10 万 +,小镇上的其他理发店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的 “小垄断”?
关于技能垄断:学习一个冷门但市场需求较高的技能。
关于区域垄断:在某个小市场中全力以赴做到第一。
关于信息垄断:努力掌握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差,比如获取 “某行业内部采购渠道”。
当全网都在说 "信息透明",你却忽略了三个真相
90% 的人停留在 "被动接收" 阶段:你每天刷到的内容,都是算法推给你的 "信息茧房",很少有人会主动搜索 "某行业细分领域报告",更少有人会花 3 小时研究某款产品的供应链。
比如你知道直播带货很火,却不知道某小众美妆品牌退货率高达 40%;你听说跨境电商赚钱,却不知道 90% 的中小卖家根本赚不到钱。
99% 的人缺乏 "信息筛选能力":同样看到 "鼓励新能源汽车" 的说法,有人觉得是车企机会,有人却看到充电桩缺口;同样刷到 "生育率下降" 的新闻,有人感慨人口危机,有人却发现婴幼儿早教机销量逆势增长。
信息本身不值钱,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商机,才是核心竞争力。
信息越透明,"深度信息" 越稀缺:你能查到 "二手书市场规模年增 20%",但查不到某高校图书馆每年处理的旧书中,绝版教材的占比是多少;你知道 "宠物经济崛起",但不知道某三线城市宠物殡葬服务的渗透率只有 3%。
这些需要实地调研、人脉积累才能获得的 "深度信息",才是赚钱的关键。
说大家说个案例。
2020 年,武汉某大学生在图书馆值班时发现:馆内清理的旧书中,有大量 90 年代的绝版教材、名家签名本,甚至还有 1982 年版的《金庸全集》。这些书按斤称只卖 1 元 / 斤,在某旧书网却能卖到 50-200 元 / 本。:
于是他和武汉 12 所高校图书馆合作,承包旧书处理业务,按 2 元 / 斤批量收购;再用网站筛查每本书的市场价格,绝版书、稀缺教材单独归类;并给旧书做清洁、修复破损封面,拍摄高清书影,附上 "本书曾被 XX 教授借阅" 的故事;最后就是借助自媒体平台分发。
三年时间,他从一个人骑三轮车收书,到组建 5 人团队,年净利润超过 150 万。
这个生意的核心,就是利用 "高校旧书处理流程" 和 "二手书市场需求" 之间的信息差 —— 图书馆不知道这些旧书的市场价值,普通买家不知道高校有大量低价货源。
普通人怎样更好的捕捉信息差?
我们一定要学会跨平台赚钱,就是某个商品在不同平台价格不一样,我们可以低买高卖!
还有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进入更高价值的圈子!
凌晨 1 点,你还在刷短视频,安慰自己 "工作太累需要放松";周末上午,你关掉 5 点的闹钟继续睡,告诉自己 "休息好了才能学习";看到别人转行成功,你心动不已,却在报名课程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这些看似正常的选择,正在悄悄拉开你和富人的差距。
真正赚钱的人在做什么?
某知识博主坚持 5 点起床写作,每天 2 小时雷打不动,持续 6 年,产出 1500 篇深度文章,积累百万粉丝;某私募经理拒绝所有无效社交,每周用 10 小时研究财报,在别人追热点时专注冷门蓝筹股,5 年收益率超过 300%;某餐饮老板每天花 1 小时蹲在门店观察顾客,记下 2000 条消费细节,改进出 3 款爆款产品,让濒临倒闭的小店起死回生。
他们都在做反人性的事:拒绝即时享乐,忍受长期孤独,在枯燥中寻找突破。
分享三个反人性习惯,帮你打开财富通道
1、延迟满足:把 "娱乐时间" 兑换成 "成长资本"
每天少刷 1 小时短视频,用来学习 Python 基础,3 个月后你能接简单的数据处理兼职,时薪 200 元;每周少参加 2 次无效聚餐,用来研究行业报告,6 个月后你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细分商机。
所有能让你立即快乐的事,都在消耗你的未来;所有让你痛苦的成长,都在积累你的财富。
2、深度专注:在碎片化时代打造 "心流结界"
每天固定 2 小时,把手机调成灰度模式放在另一个房间,专注做一件事:可能是写一篇深度分析,可能是开发一个小程序,可能是策划一场营销活动。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持续 90 分钟的深度工作,效率是碎片化工作的 5 倍以上。
3、逆向思维:当所有人向东时,悄悄向西
2018 年,当所有人涌进共享单车市场时,某创业者看到维修配件的需求,悄悄承包 3 个城市的共享单车电池更换业务,年利润破百万;2021 年,当直播带货陷入价格战时,某团队转型做 "高端农产品定制直播",专帮高净值客户找有机农场直供,客单价超过 5000 元。
要懂得和别人反着走!
我是阿胖,靠读书、写作爆发式成长,一年多的时间从月薪3千到月入3万,分享我的成长思考,助你打破人生迷茫,少走10年弯路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