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火一开,锅气上来,汪小菲笑得比谁都灿烂。
这场起源于一场直播吐槽的“后厨风波”,真正赢得满堂彩的,是那个原本处在风口浪尖、几度被群嘲的汪小菲。
有人说他捡了个便宜,也有人说他抢到了热点,但从这几天麻六记的后厨直播数据来看,说他凭实力翻红,并不过分。
1
事情起因本不复杂。
罗永浩在直播时评价西贝菜单上疑似存在“预制菜滥用”问题,吃的菜不是炒出来的,是热出来的。
话音刚落,舆论就炸开了锅,西贝一头扎进舆论中心。
本来是西贝回应罗永浩的质疑,结果西贝越描越黑,开放后厨直播反而自曝其短。
场面就像流水线生产,工作人员拆袋、倒料、搅拌、加热,一气呵成。
整个厨房没有一丝油烟,有人调侃说:“这不就是我在家用电磁炉热速冻菜的样子吗?”
后厨的灶台全换成了电磁炉,新鲜蔬菜少得可怜,一袋袋封好的食材排列整齐,保质期最长能到24个月。
网友一边看一边炸,配菜全是提前切好、密封冷藏,油盐酱料早就调配妥当,加热即成出菜。
有人拿起一包酸汤肥牛,包装袋上写着的生产日期已经是半年前,那一刻,“西贝卖隔年菜”成了热搜话题。
老板贾国龙第一时间回应,说这是半成品加工,不是预制菜,也一直在围绕“卫生”、“合规”的话题。
说到底,他想强调的是东西能吃、没坏,还指责罗永浩“找茬”、“蹭热度”。
但消费者不是傻子,大家在意的不是你怎么定义“预制菜”,而是自己花了现炒的钱,吃的是不是锅里现炒出来的菜。
不少人翻出西贝菜单,一道葱烧海参标价198元,结果是从冷藏袋里倒出来加热几分钟就上桌的东西。
这怎么不让人心里膈应?
再看罗永浩,倒没太较劲,也没要求大家抵制谁,只是提出一个看似简单的要求:标注清楚,别让消费者糊里糊涂吃饭。
“你告诉我这是明火炒,我会掏这个钱;你告诉我是料理包,我自己在家热还更方便。”
正是这句话,让不少观众产生共鸣,评论区刷屏般留言:不反对预制菜,但请给个明白标签。
结果西贝不仅没标清楚,还越描越黑,搞直播开放厨房,却越开越露馅。
2
本想翻盘证明自家“清白”,结果自证翻车,成了一次大型“反面教材”,反倒给了麻六记一个机会。
而这时候,汪小菲出场了。
没有多说废话,麻六记直接开直播,镜头怼进自家厨房,给网友看看什么叫“烟火气”。
锅台上油花四溅,厨师们手起铲落,刚从市场拉回来的青菜还带着露水,肉丝切得均匀,配料整齐摆放,铁锅翻滚,热气腾腾。
就连小店里最受欢迎的咸萝卜干,也是自家师傅腌出来的。
没有塑封袋,没有冷藏包,有的就是一股子热辣辣的真实。
麻六记后厨那一阵直播,让无数网友直呼“想冲过去吃一口”。
济南门店的员工小井成了网红,一边直播一边打包,憨厚的话语让人一下子就信了:“没有预制菜,都是炒的,最多等10分钟。”
结果直播间一下爆火,两天卖出了上百万的营业额。
顾客排队的时候还能收到店里送的糖葫芦,有人拍下来发到网上,说这才是吃饭该有的样子。
汪小菲没抢热点,但却刚好在这个节骨眼上站到了正面。
更难得的是,麻六记其实也并不是一直顺风顺水。
因为和大S一家的纠纷、张兰账号被封,麻六记也曾被骂得抬不起头。
连品牌都差点崩掉,线上销售被切断,没人带货,没人直播。
那时候,没有团队,没有运营,全靠员工自己撑着。
有人学着写脚本,有人研究话术,一步步把生意做起来,全靠实打实地把菜炒好。
去年还出过问题,有人在网上买的麻六记酸辣粉发霉了,还有人怀疑用的是混淀粉,不是纯红薯粉。
当时舆论很猛,但麻六记很快出示了代工厂的质检报告,还邀请消费者去工厂看。
虽然代工让他们铺货快、成本低,但也确实暴露了品控的风险。
这事算是给他们提了个醒,之后再没出过类似的错。
3
现在这波热度,是汪小菲踩在过去那些被骂、被质疑、被嘲讽的经历上,一步步翻过来的。
他这次不仅顺利接住了西贝送来的流量,还再次让麻六记成为“现炒餐饮”的代名词。
而西贝那边还在强调“卫生合格”、“合法合规”,却始终不愿在菜单上标明预制菜。
顾客不是不讲理,只是想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值不值那个价。
可惜他们没有听进去。
西贝还搞了一场“牧场溯源”活动,想说明食材新鲜,结果网友一句话戳穿了:“新鲜原料冻半年,你这讲的是哪门子新鲜?”
如今,餐饮行业被这场风波推着往前走。
越来越多餐厅开始搞后厨直播,有的把“明火现炒”写在菜单上做招牌。
甚至平台高层都表示,愿意支持像麻六记这样“展示真实厨房”的品牌。
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研究预制菜标注标准,不出意外,以后吃饭时菜单上应该会清楚标注“现炒”还是“料理包”。
这次风波看似偶然,但背后是消费者觉醒,是平台发声,是商家自救。
罗永浩不是只会怼人,他提出的那一套“消费明白权”,才是整个行业该思考的命题。
麻六记能赢,是因为把菜炒好了,把话说清楚了,把厨房亮出来了。
不是靠噱头,是靠那一锅一锅翻炒的热气。
而西贝要不要扭转局势,也不难,就看愿不愿意真把顾客当回事。
不是你说“不是预制菜”,大家就信了,而是大家吃完觉得值,才会愿意再来。
结语
这一次,汪小菲确实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没有炒作,没有口水战,只是把锅端出来,把菜炒香了。
这样的“饭”,才让消费者吃得安心、吃得心甘。
参考资料
锐评|西贝开放后厨自证变“自曝”,输就输在没有与消费者共情——新重庆-重庆日报
贾国龙:预制工艺不是预制菜——天津广播
罗永浩:不反对卖预制菜,但反对假装现做——南方都市报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