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功好反被淘汰?《声鸣远扬》那英直播质疑公平性,何炅惊愕结巴

“唱得准的输了,唱劈叉的赢了。

”周五晚《声鸣远扬2025》第二期的投票结果一出,微博热搜直接爆了,网友把“黑幕”两个字刷成了红海。

节目组凌晨两点甩出一份技术声明:投票系统没毛病,现场七成是大众评审,下期还要把AI音准曲线打在大屏上,让跑调无所遁形。

听起来像给吃瓜群众递了副显微镜,可显微镜真能救得了耳朵,却未必救得了心跳。

先把时间线拉回舞台。

夏哲轩那首《普通怪人》,音域从E3一路飙到Ab4,节奏误差控制在8%以内,数据漂亮得像一份体检报告。

马韬的《有没有》呢,主歌部分音准偏差±50音分,说人话就是“半句在调上,半句在调下”。

可投票器一按,大众评审把70%的票塞进了马韬的箱子。

弹幕里有人骂“聋的传人”,有人冷笑“内定剧本”,却没人问一句:为什么耳朵和心脏常常不在一个频道?

答案藏在观众席的生理反应里。

马韬开口那一句“有没有一个人,懂你的黄昏”,声音沙哑,尾音拖得摇摇欲坠,像极了自己加班到凌晨在出租车里哭的那次。

下一秒,他抬头扫过镜头,眼神湿漉漉地黏住每一个人,现场瞬间被拉进一场集体回忆杀。

夏哲轩的唱功再完美,也只是“别人家的孩子”,而马韬的跑调,却是“我家的破音箱”——它不完美,可它陪我熬过最难的日子。

评审规则里没写这一条,但人心自动把票投给了“替我唱出狼狈”的人。

节目组显然也懵了,连夜把中央音乐学院张立萍教授请出来救场。

张教授一句话戳破窗户纸:电视直播把唱歌变成了“技术指标+情绪商品”的混合体,观众买的是情绪,不是音准。

她建议以后把音准偏差值、动态范围打成字幕,像股票K线一样实时滚动,让技术流和情感流各走各的跑道。

听起来很美好,可想象一下:当“音准±30音分”飘在歌手脸上,像极了直播间的“亲,给个好评哦”,浪漫瞬间变理工男,谁还哭得出来?

更尴尬的是,这份“技术透明”刚官宣,夏哲轩的网易云评论区就涌进一堆“AI说你不跑调,所以你不感人”的阴阳怪气。

数据成了新的道德绑架,仿佛唱得准是一种原罪。

仅仅三天,他的原创曲《普通怪人》从飙升榜第一滑到第七,评论区从“技术大神”变成“没有灵魂”。

而马韬干脆发了条微博:“我认怂,回去练声,练不好不回来了。

”一句话把锅背走,反而圈了第二波粉。

跑调的成了真性情,唱准的成了冷冰冰,舆论的钟摆永远停不下来。

事情走到这一步,规则再精密的算盘也打不动人心。

AI曲线再清晰,也测不出哪一秒观众想起了前任;投票器再公正,也按不住那只想为“破音箱”买单的手。

音乐综艺的终极难题从来不是“谁更准”,而是“谁替我喊了一嗓子”。

技术可以补漏洞,补不了人生的缝隙。

那些缝隙里藏着五音不全的KTV、走音的校园晚会、跑调的求婚清唱,它们歪歪扭扭,却实实在在地陪我们活过。

所以,下次如果还有“跑调赢走冠军”的戏码,不妨先别急着摔键盘。

点开手机里的听歌软件,看看自己的常播列表——里面真没几首能在音准仪上拿满分。

它们只是恰好在你崩溃那晚,跑调地唱中了你的心跳。

节目组要做的,也许不是把AI曲线打满屏,而是留一条暗线:让技术归技术,让眼泪归眼泪。

给音准一条活路,也给跑调一条生路。

毕竟,观众要的不是完美的实验室,而是一个允许“破音箱”响起的夜晚。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娱乐   公平性   结巴   唱功   惊愕   音准   技术   音分   音箱   曲线   人心   大众   观众   节目   怪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