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历史似乎再次重演。美元跌了近10%,美股创下新高,美联储主席迎来换届。表面看,这是一场接近经典的经济“戏码”,而背后,是全球市场无形的紧绷弦。有老韭菜不禁发问:“难不成,‘黑色星期一’要回来?”
本文将带你穿越40年历史,解剖1985年“广场协议”、美元大跌与股市狂欢背后的碰撞与暗涌。然后让我们走进新美联储主席登场风云,洞察更深层的风险信号。毕竟,历史或许不会简单复制,但重演的尾巴可不容忽视。
2025年的美元对主要货币持续走低,美元指数已累计跌幅超10%。美元兑欧元、日元、英镑等全球主流货币齐齐下跌,触及近几年新低。
与之相呼应的是,美股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屡创新高,科技巨头股价一路飙升,市场充斥着资产泡沫的味道。
此时,美联储新主席履新在即,接棒鲍威尔,所面临的挑战犹如排山倒海。此前四十年,美股和美元的关系,正好给当下经济“剧本”提供了惊人相似的剪影。
1985年9月,全球六大经济体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协议,核心目标——让美元有序贬值以纠正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
协议签署后,美元对日元狂跌36.5%,对欧洲主要货币也跌了三成以上。在当时看,美元的崩盘灌下猛料,足以让各经济体重新洗牌。
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场风暴下,美国股市却像喝了“兴奋剂”一样——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路高歌猛进。多国实体经济遭受重围调整,但美股的繁荣却罕见地与美元疲软伴舞。
其中奥妙何在?这要归功于当时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他那铁腕抗击两位数通胀的“硬核”形象,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投资者眼里有了“稳如泰山”的信心。
现实中,汇率和股市通常是一对“反向舞者”。美元走软,进口通胀压力抬升,企业成本加重,理论上不利于股市。
但1985年前后,恰逢国际油价暴跌,能源成本大幅降低,通胀压力被显著削弱。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商为了维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选择“赚钱薄点”,缓解价格上涨对需求的冲击。
这套“低利润维持市场份额”连锁反应,配合沃尔克对通胀的决心,形成了短期市场的躁动。投资者围绕“通胀可控+美元贬值”搏杀,多头争先恐后。
保罗·沃尔克的传说在华尔街几乎无人不晓。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以坚定的紧缩货币政策,成功终结美国七八十年代的恶性通胀。那段时间曾见年通胀率达14%以上,经济几乎陷入瘫痪。
因此,沃尔克就像市场的“压仓石”,无论美元贬值破表,还是债券收益率震荡,投资者始终相信“沃尔克会及时出手”。
这种信念在1987年3月迎来考验。当美元兑日元跌破卢浮宫协定设立的防线(150日元),引发日本投资者恐慌抛售美元,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
沃尔克及时表态:“准备加息,阻止美元继续贬值!”这一雷霆宣言极大抚慰市场预期,美元汇率和国债收益率迅速回稳。
1987年8月,沃尔克退休,艾伦·格林斯潘被任命为新任美联储主席。作为沃尔克的“继任者”,格林斯潘带着巨大的市场期待上任,但他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
用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ichard Koo的话说:“沃尔克靠的是铁腕和声誉,市场对政策的预期明确且坚定;而格林斯潘的接任,却面临着信任与沟通的巨大挑战。”
事实上,在1987年夏末,美元再度逼近150日元防线,格林斯潘并未采取及时行动,这引发了新一轮的日本投资者抛售潮。
与此同时,通胀压力不降反升,核心CPI从4月以后的3%区域一路升至10月的4.5%。国债收益率暴涨,债券市场剧烈波动,股市的稳定根基开始摇晃。
1987年10月19日成为众多投资者永难忘怀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超过22%,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恐慌。
资金转移、信心崩塌、流动性冻结交织成金融风暴。这场股灾的“罪魁祸首”,除了通胀和汇率失控,还有政策沟通不畅、市场预期错配。
历史告诉我们,金融市场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信任与信息传递的博弈场。沃尔克的沉默与隐忧,埋下了毁灭的种子。
回头来看,许多经济学家和专家都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沃尔克仍是美联储主席,黑色星期一是否会发生?
答案或许是——不会。沃尔克绝不会允许美元失控,更不会让通胀持续走高。市场对他的信心,就如压舱石,任何一次市场恐慌都能被他的一句重大声明扑灭。
换句话说,市场对央行声誉的信赖,是维持金融稳定的关键力量。新任主席的信号与行动,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就会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
如今的美联储面临着鲍威尔执掌结束,新主席接力的历史节点。
美元贬值、科技股膨胀、贸易战阴云尚未散去,这些都在隐隐映照着1985-87年的幽灵。
如今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充满疑虑:是继续坚守抗通胀政策?还是被经济放缓的压力逼迫放松?
曾经“铁腕”的脚步若有所迟疑,历史的悲剧或难免重演。
四十年前的广场协议、沃尔克的抗通胀声誉以及随后的黑色星期一,构筑了一个值得所有市场参与者深思的历史教训。
这场教训告诉我们,市场的信心,有时比经济数据更重要。央行领导人的个人威信和信息传递,是维持稳定的关键。
站在历史节点的今天,投资者必须警惕新美联储主席带来的是“稳健守护”,还是“犹豫不决”。未来的金融市场绝不会是线性平稳,风险与机遇并存。
摔倒了要爬起来,但不踩到同一个坑,更是赢在了未来。
面对股市攀高、美元走弱,新任美联储主席是否能稳住市场预期?全球经济会否遭遇新一轮震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聊聊你对当前经济“惊人相似”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