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让中国先登上月球,那就是活见鬼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代理局长肖恩·达菲最近的一段内部讲话泄露,充分暴露了美国在登月竞赛中的焦虑心态。
中美登月竞赛最近呈现出白热化态势。
NASA代理局长达菲在内部演讲中立下军令状,绝不允许中国提前登陆月球。
他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国一定会迅速安全地先中国一步登陆月球,并赢得“第二次太空竞赛”。
达菲的紧急表态不是偶然的。
这位NASA代理局长在内部演讲中简直是在咆哮:“有些人在公开场合炒作中国将先于美国登陆月球,这绝对不是真的,如果真的实现了,那就是‘活见鬼了’。”
从达菲的角度看,如果中国真的领先登月,美国的脸就丢大了。
这种焦虑感已经传递到美国政治高层。
美国参议院商务、科学和运输委员会主席克鲁兹公开声称,如果“阿耳忒弥斯”计划受挫,美国可能会“把月球拱手让给中国”。
美国上次登月已经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
自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结束后,再没有美国宇航员踏上月球表面。
现在美国想要重返月球,靠的是“阿尔忒弥斯”计划。但这个计划进展并不顺利。
核心的星舰载人登陆系统频频遭遇技术瓶颈:可重复使用隔热罩的研发陷入停滞,近地轨道燃料补给技术未能突破,月球着陆技术和低温推进剂储存等难题至今仍未攻克。
与美国的仓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稳健的探月步伐。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用“三不一超”总结了中国探月特点:“指标不降、经费不超、进度不拖、超额完成任务”。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
这个目标建立在扎实的技术积累和严谨的工程规划之上。
前期关键技术攻关已全部完成,目前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2023年8月,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系留点火试验,标志着登月运载系统通过了关键测试。
今年8月15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又成功组织了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
美国航天专家们对本国登月能力并不乐观。
NASA前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在参议院听证会上直言,除非出现转变,否则美国“极不可能赶超中国”预计的时间表。
美国探月任务的成功依赖于脆弱且过度依附SpaceX的基础设施体系。
每次月球任务都需要“多达数十次”燃料补给发射才能完成。
按照官方时间表,“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计划在2027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
但多位独立航天专家认为,美国在2027年实现载人登月纯属天方夜谭,即便是2028年能否进行尝试都充满变数。
美国航天事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而是政治摇摆不定。
布里登斯廷指出,长期受困于美国政府更迭导致的政策摇摆不定已造成巨大损害。
NASA近年来预算持续缩水。
达菲同时担任交通部长和NASA代理局长的双重身份本就引发诸多争议
甚至特朗普政府一上台也削减了多达24%的太空预算。这种政治上的反复无常使得美国太空计划陷入停滞。
中国在探月工程中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
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已吸引多个国家参与,月球样品也向全球科研机构开放申请。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到天宫空间站接待多国航天员,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秉持和平利用、互利共赢的原则。
中国探月工程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持续开放月球科研样品国际申请,期待全球科学家获得更多科学发现。
太空探索的本质不是谁先谁后的竞赛,而是人类共同的事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多次表示:“中国无意与任何国家搞‘太空竞赛’,也不谋求所谓的‘太空优势’。”
美国一些专家也认识到,从长远看,谁先登月并不重要。如果仅仅是简单复制“阿波罗计划式”的“插旗与脚印”任务,意义有限。
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否建立永久基地,实现月球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中国已经计划在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对月球南极环境和水冰资源进行勘察探测。
嫦娥八号预计在2028年前后发射,将开展月面科学试验和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验证。
月球表面冰冷的岩石不会在意哪个国家的宇航员先踏上这片土地。
但在地球上,这场太空竞赛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科学探索的范畴。
美国能否在政治摇摆和技术困境中杀出一条路,还是中国将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实现登月目标,答案就在不远的将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太空探索不是零和游戏,最终谁能为人类利用月球资源开辟新道路,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参考信源:《美国NASA局长破防:若中国真领先美国登月,我们就丢了大人》2025-09-05 16:02·观察者网
更新时间:2025-09-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