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梅曙贤 徐浩然
一芽一叶一抹香,春茶上市正当时。4月18日,2025年光山县“凉亭杯”斗茶大会活动在凉亭乡成功举办,来自全县的数十名茶企代表、茶人代表同场竞技,共同切磋技艺、展示茶艺,弘扬茶文化,共谋产业发展。
本届斗茶大赛“以交流茶技艺、叫响茶品牌、繁荣茶文化”为主题,分为“现场手工茶炒制斗茶大赛”与“各参赛茶企送评机制茶样”评选两大活动,大赛吸引了全县众多茶企参与,提交参评机制茶样54只,涵盖信阳毛尖多个品类。
在手工制茶比赛中,选手们个个神情专注,按照制茶技艺,双手在炒锅与青叶间迅速翻飞,揉捻、杀青、干燥等程序一气呵成,熟练地完成从茶青到成品茶的全部工序,脆嫩的茶芽实现华丽蜕变,成了一杯色泽翠绿、香气扑鼻的手工茶,展现了深厚的专业功底。
“我是光山县新天地生态林茶专业合作社的参赛选手,今天,全县茶叶界的同仁同台竞技,也给我一次自我展示和相互学习的好机会;将激励我不断前行,努力发扬工匠精神,不断历练;不断创新,把手工制茶发扬光大,提升制茶水平。”参赛选手陈功斌表示。
“能参加这次斗茶大赛,我感到非常高兴。大赛汇聚了全县的很多炒茶高手,大家相互学习,一起交流手工制茶技艺和传承,对我帮助很大。”参赛选手梁庆江动情地说。
在茶样评审现场,所有参赛茶样都被编号标注,整齐排列在桌上,县农业农村局邀请权威评茶专家组,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大维度,对参评茶样进行了综合评分。通过全方位评审,机制茶、手工炒茶分别评出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6名。
信阳农林学院二级教授、全国人大代表郭桂义介绍说:“今天,我们参加光山县的斗茶赛,它包括两个内容,一个就是我们机制茶的一个评比,总体上来说还是有所提高的;第二个,经过多年比赛的积累,在手工制茶的比赛上面整个选手的水平也在提高,包括选手的人数也有所增加,有30多位。那么我也希望今后,通过这种比赛,实际上可以通过所有的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制茶技术,甚至包括栽培技术来提高茶叶的品质,这是技术方面。其实第二个方面,这种比赛也是一种宣传的方式,可以扩大光山茶叶的影响,提高它的知名度,包括品牌价值等等方面。”
近年来,光山县立足自身自然资源优势,聚焦茶产业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一片片绿叶变成了群众增收的“金叶子”。凉亭乡作为中国名茶之乡,茶叶种植面积达4.5万亩,年销售干茶60万公斤,年产值2亿元,茶农人均年收入在7000元以上,茶叶已成为当地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
斗茶大会现场,光山县文化馆、光山县花鼓戏传承中心,以及凉亭乡的演艺人员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舞蹈《采茶歌》《上春山》,花鼓戏《婑子接姐》,豫剧《亲家母》,打鼓《中国范》,朗诵《歌满茶山》等节目,不时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