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要变天?新规拟出台,理财方式得换了!

一场关于基金销售费用的改革,将彻底改变基金投资格局。

上周五,证监会发布的《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如今还处于意见征集阶段。

新规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降低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设定上限;二是重新规范赎回费,要求股票、混合、债券、FOF类产品持有6个月以上才能免赎回费,否则最低收取0.5%的赎回费。

债基“快进快出”玩法失效

新规的核心杀伤力,在于用费率的硬约束,彻底锁死了短期操作的套利空间。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以过往债基平均年化收益率约3.5%计算,0.5%的赎回费相当于吃掉超过52天的收益,随着今年以来债基收益下降,很多纯债基金半年都赚不到0.5%。

这意味着债基“快进快出”的玩法正式宣告失效。以往被视为现金管理工具的长短债基金,其灵活性优势将大打折扣。

而货币基金和同业存单基金成为明确受益者。

货币基金销售服务费下调,7日年化收益率预计小幅回升5-10个基点;大部分存单基金保持7天持有期后免赎回费安排,将成为货币基金之外的最佳流动性替代工具。两类产品将继续维持1-1.2%的整体收益中枢。

对偏好短期操作的投资者,可及时变现且无赎回费的场内债券ETF和银行理财,将成为更优选择。

预计新规实施后,个人投资者固收类品种选择将重新洗牌:场内债券ETF、货币基金、存单基金、银行理财将成为主要选择方向。

对机构玩家而言,这场变革的冲击更为复杂。公募债基本是许多受限于SPV投资的机构的唯一选择,更是银行理财重要的“流动性王牌”。新规之下,这张王牌已然失效。

其庞大的流动性管理需求,将被迫转向两个出口:一是拥抱场内的债券ETF,二是重新直接下场购买现券。在权益投资上,机构也会更倾向于通过场内ETF配置,图的就是个“方便省心”。

销售“躺赚”模式失效


新规出台,销售渠道的格局也将重新洗牌。

券商渠道相关的ETF销售重要性会进一步提高;而在银行渠道,基本不用卖债基或者固收+基金了,因为6个月内就有0.5%的赎回费,痛感太强,理财经理肯定会优先推荐银行理财的产品。

依赖渠道或机构资金“保成立”、打开后就赎回的冲量模式,因6个月的赎回费门槛而难以为继。0.5%的费率意味着收益的15-20%,依靠分红吸引吃一口就跑的机构资金玩法,也因为赎回费的制约而无法持续。

对于主动权益的销售,影响倒不是那么大。

好的基金经理、能帮客户赚钱的好产品,永远是银行渠道和理财经理们欢迎的,即使积分下降,也不会改变这一本质。

对于基金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好日子已经到头了。新规带来的是一场残酷的生存压力测试。

ETF产品线成为生死线,无ETF产品、规模依赖债基、在权益或量化方面无特色的中小公司面临生存危机,头部公司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这场改革本质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过去依赖制度套利的模式被出清,行业资源将加速向头部和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集中。

资金洪流改道,股债生态重塑

新规的最终影响,是引导数万亿资金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迁徙,从而永久性地改变资管行业的生态格局。

庞大的短期理财资金必须寻找新去处。货币基金、同业存单基金、场内债券ETF以及银行理财,将确定性地成为最主要的承接者。

根据行业数据测算:约5000亿短期理财资金需要重新选择投向;货币基金、同业存单基金将承接约2000亿;场内债券ETF预计迎来1000-1500亿增量资金;银行理财等其他资管产品将分流1500亿以上。

未来从规模导向能力导向,依靠渠道关系、尾随佣金冲规模的模式走向终结,投资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长期客户服务能力成为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1

标签:财经   方式   基金   存单   场内   债券   银行   资金   货币基金   渠道   产品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