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一定岁数才懂,原来养孩子是场渐行渐远”的修行活着活着就明白
你有没有想过,咱们这辈子,到底在跟孩子较什么劲儿
湖北的七月,暑气蒸腾,就像许多父母心里那股说不出的闷。一篇名为《活着活着你就会明白,父母只是你人生当中的过客》的文章,在2025年7月25日这天,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涟漪。233个人听了,评论区里更是吵翻了天。
说实话,我读完那篇文章,心里五味杂陈。它说得太绝,也太狠,把父母比作过客把养育比作到点退场”的苦差。可话又说回来,那份心酸和无奈,谁又能说完全没体会过呢,这不就是老话说的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吗?只不过,这份“忧”,到头来可能不是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而是怕自己成了孩子世界里那个多余的人
咱们先说说那篇文章戳中人心的地方。它把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摆在了桌面上爱,从来不是一场等价交换。
你想想,孩子小的时候,你就是他的全世界。他半夜发烧,你能抱着他跑三条街;他学走路摔了跤,你心疼得比自己摔了还难受。那时候,你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他,你觉得,这份爱,他将来总得还吧?
可等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会发现,他的手机里存满了孩子的照片,却很久没有给你打过一通长长的电话;他的周末排满了亲子活动,却总说忙,下次再回去看你,你精心准备了一桌子菜,他可能就匆匆扒拉两口,说妈我得赶紧走了,孩子还等着呢
那一刻,你心里是不是咯噔一下?就像原文里说的,你用生命去爱他,他却可能连最基本的陪伴都给不了你。这种落差感,像一盆冷水,浇得人透心凉。于是,很多人就得出结论:看吧,养孩子就是一场亏本买卖,父母就是个“过客”。
但是,朋友,咱们换个角度看看,这真的是亏本吗
我倒觉得,养孩子更像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什么意思呢?
第一阶段,
你是他的神他离不开你,你为他遮风挡雨,这是你的责任,也是你的甜蜜。你享受着被需要的感觉,这是修行的起点。
第二阶段,你是他的“引路人,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会跟你顶嘴,会嫌你唠叨。你不再是神,你得学会放手,让他去试错,去闯荡。这个过程很痛苦,就像在亲手剪断风筝的线,但你心里明白,线剪断了,风筝才能飞得更高。这是修行的磨砺。
第三阶段,你是他的“老朋友。他完全独立了,有了自己的世界。你不再是生活的中心,而是他背后的港湾。他可能不会天天联系你,但遇到大事,他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你。你看着他,就像看一个优秀的作品,心里满是骄傲。这时候,你才真正完成了修行,学会了什么叫爱是放手,不是占有”。
原文里劝父母“不要太爱自己的孩子,要爱自己”,这话对,但也不全对。**爱自己,不是让你变得自私,而是让你活得通透。你得明白,孩子不是你人生的全部,你首先是你自己。你有你的生活,你的爱好,你的朋友圈。当你把生活的重心从孩子身上移开一部分,你会发现,你对他的那种索取回报的期待,自然就少了。
你不再因为他没打电话而黯然神伤,因为你正在跟老姐妹跳广场舞;你不再因为他没带你出去玩而抱怨,因为你和老伴正在计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的世界大了,他那个“小世界”的冷暖,就再也伤不到你了。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过客”吗?从物理距离上看,是的,他们终将远航。但从情感联结上看,**父母更像是孩子人生航船的“造船厂”和“永久港湾”。** 你倾尽所有,打造了一艘坚固的船,看着它扬帆起航,驶向你看不见的远方。你的任务完成了,但你的存在,永远是它遇到风浪时,可以回头停靠的温暖坐标。
别再把养育看作一场注定失望的投资了。把它看作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修行吧。在这场修行里,我们学会了付出,也学会了放手;学会了深爱,也学会了自爱。最终,我们收获的,不是一个时刻围绕身边的“孝子”,而是一个独立、健全、能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大人”。这,难道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功和骄傲吗?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