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刚一松口,人民币就涨了。表面看是一次货币操作,实质上却动了美元这根全球锚。背后站着的是特朗普,是选票,是财政危机,是全球金融格局的一次晃动。
恰好这一次,中国没动,但赢了。这是几十年难遇的一次机会。
2025年春天,特朗普又当回了熟悉的自己。4月17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喊话美联储,说必须立刻降息一百个基点;第二天,又补了一句:“现在降息是必须做的事。”
光看语气,像是在催服务员上菜。但这个“服务员”是美联储,是全世界的央行之母。特朗普这么一吼,金融市场都哆嗦了。
为什么他急?
因为他手上那本账已经撑不下去了。美国政府现在光利息一年就得还一万多亿美元,国债总额逼近35万亿,利率再高一点,利息都快把财政拖垮。
而特朗普一心要打选战,高利率扛不住,就只能让美联储配合降息,让市场看起来“稳”着。
但问题来了,美联储原本是独立的,现在变成了听话的。这事看着不大,影响却是“制度级别”的。你降不降息是一回事,但是不是还能靠规矩办事,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
于是,美元动了。美元指数下行,美债收益率跳水,资金开始松动。大家开始问自己一句话:“美元,还稳不稳?”
连平说,美国财政和美元政策已经出现“结构性矛盾”。他降息,是在透支全球的信任。
管涛也指出,美联储陷入“三难”:控制通胀、维持增长、稳定财政,哪个都不能丢,但同时也都守不住。
这场风波表面是货币,底下却是美国体制的裂缝。而每一次这样的裂缝,全球就要重新找锚。
8月28日深夜,美元刚刚释放降息信号,人民币夜盘汇率突然走强,一天涨了340个基点,站上7.24这个关口。谁都没想到,这次“风吹草动”,人民币成了最稳的草。
中国央行没有出新招,汇率也没强干预。人民币涨,纯属市场在“用脚投票”。
为啥涨得这么自然?
一是大环境稳。从年初到现在,中国物价一直温和,CPI保持在低位;制造业逐步复苏,PMI连续两月回到扩张区间;利润在修复,经济没热得冒泡,也没冷得结冰。
二是政策心态稳。美联储忙着“救火”,中国央行却没有一窝蜂地跟着放水。这种“按兵不动”,反而成了全球眼中最稀缺的品质。
于是,钱来了。
阿联酋主权基金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资产;香港推出“人民币债券通”指数;新加坡、阿布扎比开始试点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
这些动作没谁高调宣布,但件件都很实。
这就是难得之处。
在以往,人民币国际化往往是主动推、慢慢磨。但这次不一样,是美元自己让位,人民币没主动出手,市场就自动给了掌声。
连平说,这轮人民币的升值,是“顺势而为”,不是靠刺激,而是靠“别人不行了”。这才叫机会窗口。过去十几年,中国一直在练内功,现在轮到外部形势主动配合了。
当美元锚出现裂缝,人民币站得越稳,越容易被当成新的支点。这一次,中国不仅接住了资金,更接住了一部分“未来的规则话语权”。
比如,人民币开始在能源市场有了声音。8月起,中国和阿联酋的石油合同中,人民币计价开始成为常规安排。不是象征意义,而是实打实的结算。
再比如,外资开始认真买人民币债了。第三季度,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超过1300亿元,创下近两年来新高。而且不是短炒,是长期持有。
为啥?因为谁都知道,现在只有中国的债市是有实际收益、风险又低的稳定选择。
更深层次的,是规则平台的搭建。
在G20会议上,中国提了一个词:“多锚货币清算网络”。听上去不响,但背后是15个国家响应,一起试点新的跨境结算系统。
在金砖+机制中,人民币已经进入了巴西、沙特、伊朗之间的能源结算试点。
再说回到“数字人民币”,原来大家当作新鲜玩意,现在真用起来了。跨境支付系统上线后,单日处理金额已经超300亿,清算时间压缩到了15秒。
这些动作背后,是一个静悄悄的变化:中国在没怎么出声的时候,金融秩序已经开始朝它靠近。
管涛说得准确,美元这次出了大问题,而中国刚好在“制度稳、政策稳、市场稳”的状态里,就成了全球自然靠拢的锚。
说到底,这不是“我们去抢”,而是“世界找上门”。这种窗口期,历史上不会给你第二次。
美元体系不确定性加剧,人民币国际化或迎新机遇.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27
管涛:美联储正被置于三重险境.第一财经.2025-09-01
深夜!人民币,大涨!美联储,降息大消息!.证券时报网.2025-08-29
连续两日施压,特朗普为何着急让美联储降息?一文解读.央视新闻.2025-04-19
连平:特朗普美元政策面临“两难”.第一财经.2025-09-01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