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邓亚萍赏洛阳牡丹,浓妆艳抹惹热议,曾因一缺点被国家队拒绝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赞赞”,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墨鱼


牡丹花会起,再见伊人采。

只见杨澜身穿旗袍,和旁边的牡丹花交相辉映。

反观一旁的邓亚萍则被人嘲笑“东施效颦”。

"身高 1米 5 衬不起汉服”“晚节不保”等话语接踵而至。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邓亚萍个子低,形象“堪忧”。

但她“乒乓女王”的地位,可不是凭颜值打下来的。

01 被瞧不起的矮个子

邓亚萍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父亲是乒乓球高手。

才5岁,父亲就带着邓亚萍去球馆。

因为身材矮小,再加上胳膊短,常规打法不适合邓亚萍。

父亲特地为她量身制作了横拍打法。

小小的邓亚萍根本碰不到球桌。

父亲便为她做了一个木凳,站在凳子上打球。

每天除了完成学校作业,邓亚萍还要额外练习打球。

在打球这件事上,她非常倔强。

从不接受失败。

如果输了,就一定要和别人再来一局,直到获得胜利为止。

靠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还有坚韧不拔的努力。

10岁时,邓亚萍已经打遍小学无敌手,成为小学组冠军。

因此被选入省队。

正当邓亚萍打算在省队大放异彩时,噩耗传来。

仅仅15天,她就被送了回来。

原因很简单。

邓亚萍个子太矮,乒乓球这条路走不长。

得知消息的邓亚萍,泪水直流。

还是父亲鼓励她。

“你的身高是短板,这点无法改变,你需要寻找其他优势,步伐要更加灵活。”

好强的邓亚萍明白,在球桌上,唯有战绩才是最终评判标准,其他指责,皆是虚妄!

于是她擦干眼泪,更加疯狂的练球。

她把一个废弃澡堂,当成自己的训练基地。

不论严寒酷暑,每天至少训练13个小时,击球超过1万次。

为了让身体更灵活,邓亚萍在腿上戴上负重。

在乒乓球训练结束之后,开始跑步,重点练习步伐。

除了加强邓亚萍的基础训练,父亲打算为她找一位名师。

可是,省队对邓亚萍嗤之以鼻,又有谁能教导她呢?

恰逢此时,郑州市成立了自己的兵乓球队,教练是李凤朝。

李凤朝与邓父是故交,对于邓亚萍也很是欣赏。

他顶着压力,不顾旁人说邓亚萍个子矮,前途有限,强行把她收在门下,悉心教导。

这一教,便是4年。

13岁的邓亚萍的球风更加凶狠、凌厉。

她在少年乒乓球大赛中,两次夺魁,声名大噪。

曾经对她不屑一顾的省队,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三番两次前来“挖墙角”。

邓亚萍几经考虑,决定摒弃前嫌,加入省队。

毕竟,省队有更好的教练和设施,在那里,她有更好的前途。

刚进入省队,邓亚萍就给教练送来大礼,她打赢了全国锦标赛。

因此受到了国家队教练张燮林的青睐。

哪成想,在邓亚萍即将步入国家队之时,又一道拦路虎挡在她面前。

5个教练,除了张燮林外统统反对。

还是因为她个子矮。

难道身材短小就无法打球了吗?

邓亚萍不信命,可面前的困难却并非依靠努力可以解决的。

就在邓亚萍绝望之际,她的伯乐再次送上助力……

02 伯乐送我上青云

“正是因为她个子矮,所以任何球对她来说都是高的,这才是她的优势”。

在决定邓亚萍去留的讨论会上,张燮林据理力争。

一一驳斥反对邓亚萍进入国家队的理由。

经过几番论战,邓亚萍终于得以进入国家青年队。

邓亚萍深知,自己的国家队身份漂如浮萍,去留只在教练一句话之间。

唯有成绩,方能打破其他教练的歧视,让自己在国家队抬头挺胸。

所以,邓亚萍成了别人眼中的“拼命三娘”。

她被所有队员一致选为,最努力的球员。

每天去训练场,会带2双鞋,一双被汗水浸湿就换另外一双。

别人训练结束,唯有邓亚萍还在加练,她平均一天要比别人多练40分钟。

厚积薄发,16岁的邓亚萍在40届乒乓球锦标赛上,一举夺魁,用实力打脸众人。

此后,邓亚萍成为中国女乒,名副其实的灵魂人物。

她独特凶狠的打法,让对手连连败退。

正如张燮林教练所言,邓亚萍的身高,反而成为了她独特的优势。

她包揽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比赛的金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大满贯选手。

开创了“邓亚萍时代”。

就在她如日中天之际,一则消息再次引爆了球坛……

03 打破偏见,做我自己

才24岁,邓亚萍就宣布退役。

原来,多年高强度的训练,让她遍体鳞伤。

而且,退役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离开乒乓球的世界后,邓亚萍进入了清华大学。

她从认识26个字母开始,一步步深耕课本。

之后又跑到英国剑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

她创立了“邓亚萍基金”,不仅从经济角度帮助那些致力于体育的学子。

还会亲自下场指导,避免出现如自己一般,因偏见被筛下去的学子。

而今年,邓亚萍更是一改往日英姿飒爽的形象,身上穿着复杂繁琐的汉服。

头上的朱钗琳琅满目,画着浓妆,整个人看起来像个贵妇人。

邓亚萍的身高只有1米5,在宽大汉服的衬托下,显得娇小拖沓。

于是,网友又开始喊话,邓亚萍少穿点汉服。

更有甚者,把邓亚萍和石矶娘娘,放在一起。

而邓亚萍对于自己的形象,还是非常满意的。

一路微笑不停。

正如《哪吒》(里申公豹)所言。

“人的偏见是一座大山”。

在世人印象里,运动员就应该短发素颜。

所以身着华服变成了“大逆不道”。

可邓亚萍的一生,就是对偏见反击的一生。

教练说,小个子打不好球。

她就用球技告诉世人,谁说个子矮不能打球!

有人质疑,运动员读不好书。

邓亚萍就拿出一摞摞的证书告诉他们,运动员也可以文体全面开花。

至于这次的穿衣风波,她只是一笑而过,淡然以对。

结语

有一种偏见叫“你应该怎样”。

邓亚萍的一生就是不断挑战,不断打破偏见的过程。

她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这次尝试汉服,也不过是她的一次新的挑战。

她同往常一样,自信大方,不论网友如何点评,淡定做自己。

参考资料:

“大魔王”邓亚萍:从26个字母写不全,到剑桥博士|新京报

邓亚萍轶事:从丑小鸭到世界冠军,开创一姐时代|搜狐体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9

标签:国家队   伯乐   洛阳   浓妆艳抹   打法   偏见   乒乓球   个子   牡丹   教练   身高   缺点   父亲   努力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