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墨鱼
牡丹花会起,再见伊人采。
只见杨澜身穿旗袍,和旁边的牡丹花交相辉映。
反观一旁的邓亚萍则被人嘲笑“东施效颦”。
"身高 1米 5 衬不起汉服”“晚节不保”等话语接踵而至。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邓亚萍个子低,形象“堪忧”。
但她“乒乓女王”的地位,可不是凭颜值打下来的。
邓亚萍出生在一个体育世家,父亲是乒乓球高手。
才5岁,父亲就带着邓亚萍去球馆。
因为身材矮小,再加上胳膊短,常规打法不适合邓亚萍。
父亲特地为她量身制作了横拍打法。
小小的邓亚萍根本碰不到球桌。
父亲便为她做了一个木凳,站在凳子上打球。
每天除了完成学校作业,邓亚萍还要额外练习打球。
在打球这件事上,她非常倔强。
从不接受失败。
如果输了,就一定要和别人再来一局,直到获得胜利为止。
靠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还有坚韧不拔的努力。
10岁时,邓亚萍已经打遍小学无敌手,成为小学组冠军。
因此被选入省队。
正当邓亚萍打算在省队大放异彩时,噩耗传来。
仅仅15天,她就被送了回来。
原因很简单。
邓亚萍个子太矮,乒乓球这条路走不长。
得知消息的邓亚萍,泪水直流。
还是父亲鼓励她。
“你的身高是短板,这点无法改变,你需要寻找其他优势,步伐要更加灵活。”
好强的邓亚萍明白,在球桌上,唯有战绩才是最终评判标准,其他指责,皆是虚妄!
于是她擦干眼泪,更加疯狂的练球。
她把一个废弃澡堂,当成自己的训练基地。
不论严寒酷暑,每天至少训练13个小时,击球超过1万次。
为了让身体更灵活,邓亚萍在腿上戴上负重。
在乒乓球训练结束之后,开始跑步,重点练习步伐。
除了加强邓亚萍的基础训练,父亲打算为她找一位名师。
可是,省队对邓亚萍嗤之以鼻,又有谁能教导她呢?
恰逢此时,郑州市成立了自己的兵乓球队,教练是李凤朝。
李凤朝与邓父是故交,对于邓亚萍也很是欣赏。
他顶着压力,不顾旁人说邓亚萍个子矮,前途有限,强行把她收在门下,悉心教导。
这一教,便是4年。
13岁的邓亚萍的球风更加凶狠、凌厉。
她在少年乒乓球大赛中,两次夺魁,声名大噪。
曾经对她不屑一顾的省队,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三番两次前来“挖墙角”。
邓亚萍几经考虑,决定摒弃前嫌,加入省队。
毕竟,省队有更好的教练和设施,在那里,她有更好的前途。
刚进入省队,邓亚萍就给教练送来大礼,她打赢了全国锦标赛。
因此受到了国家队教练张燮林的青睐。
哪成想,在邓亚萍即将步入国家队之时,又一道拦路虎挡在她面前。
5个教练,除了张燮林外统统反对。
还是因为她个子矮。
难道身材短小就无法打球了吗?
邓亚萍不信命,可面前的困难却并非依靠努力可以解决的。
就在邓亚萍绝望之际,她的伯乐再次送上助力……
“正是因为她个子矮,所以任何球对她来说都是高的,这才是她的优势”。
在决定邓亚萍去留的讨论会上,张燮林据理力争。
一一驳斥反对邓亚萍进入国家队的理由。
经过几番论战,邓亚萍终于得以进入国家青年队。
邓亚萍深知,自己的国家队身份漂如浮萍,去留只在教练一句话之间。
唯有成绩,方能打破其他教练的歧视,让自己在国家队抬头挺胸。
所以,邓亚萍成了别人眼中的“拼命三娘”。
她被所有队员一致选为,最努力的球员。
每天去训练场,会带2双鞋,一双被汗水浸湿就换另外一双。
别人训练结束,唯有邓亚萍还在加练,她平均一天要比别人多练40分钟。
厚积薄发,16岁的邓亚萍在40届乒乓球锦标赛上,一举夺魁,用实力打脸众人。
此后,邓亚萍成为中国女乒,名副其实的灵魂人物。
她独特凶狠的打法,让对手连连败退。
正如张燮林教练所言,邓亚萍的身高,反而成为了她独特的优势。
她包揽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比赛的金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大满贯选手。
开创了“邓亚萍时代”。
就在她如日中天之际,一则消息再次引爆了球坛……
才24岁,邓亚萍就宣布退役。
原来,多年高强度的训练,让她遍体鳞伤。
而且,退役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离开乒乓球的世界后,邓亚萍进入了清华大学。
她从认识26个字母开始,一步步深耕课本。
之后又跑到英国剑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
她创立了“邓亚萍基金”,不仅从经济角度帮助那些致力于体育的学子。
还会亲自下场指导,避免出现如自己一般,因偏见被筛下去的学子。
而今年,邓亚萍更是一改往日英姿飒爽的形象,身上穿着复杂繁琐的汉服。
头上的朱钗琳琅满目,画着浓妆,整个人看起来像个贵妇人。
邓亚萍的身高只有1米5,在宽大汉服的衬托下,显得娇小拖沓。
于是,网友又开始喊话,邓亚萍少穿点汉服。
更有甚者,把邓亚萍和石矶娘娘,放在一起。
而邓亚萍对于自己的形象,还是非常满意的。
一路微笑不停。
正如《哪吒》(里申公豹)所言。
“人的偏见是一座大山”。
在世人印象里,运动员就应该短发素颜。
所以身着华服变成了“大逆不道”。
可邓亚萍的一生,就是对偏见反击的一生。
教练说,小个子打不好球。
她就用球技告诉世人,谁说个子矮不能打球!
有人质疑,运动员读不好书。
邓亚萍就拿出一摞摞的证书告诉他们,运动员也可以文体全面开花。
至于这次的穿衣风波,她只是一笑而过,淡然以对。
有一种偏见叫“你应该怎样”。
邓亚萍的一生就是不断挑战,不断打破偏见的过程。
她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这次尝试汉服,也不过是她的一次新的挑战。
她同往常一样,自信大方,不论网友如何点评,淡定做自己。
参考资料:
“大魔王”邓亚萍:从26个字母写不全,到剑桥博士|新京报
邓亚萍轶事:从丑小鸭到世界冠军,开创一姐时代|搜狐体育
更新时间:2025-04-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