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重构柔性在轨制造平台关键技术验证取得重大突破

IT之家 11 月 6 日消息,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消息,由该所牵头,联合长春应化所、沈阳自动化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科研攻关团队,圆满完成了“可重构柔性在轨制造平台”项目的核心舱段地面试验

据介绍,本次试验突破了刚性结构与柔性舱体可靠连接、舱体密封性验证、快速充气精准展开舱体在轨充气稳定控制等关键技术,标志着我国在太空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从概念创新到工程实践的重要进展。

可重构柔性在轨制造平台采用超柔性复合材料,发射时紧密小巧;入轨后充气展开,可形成一个庞大稳定的工作空间,突破了传统刚性结构的局限,易于模块化扩展与可功能重构是未来开展大规模太空生物制药、新型材料制备、在轨 3D 打印的理想平台,为实现“天造天用”的太空制造愿景提供了全新技术路径。

IT之家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获悉,实现太空制造需要突破三大技术挑战:

  • 1. “刚”与“柔”的可靠连接:如何让坚硬的金属框架与柔软的囊体实现“天衣无缝”的密封连接,是确保舱内气压长期稳定的生命线。
  • 2. “收”与“展”的精准控制:如何确保在微重力环境下,庞大的柔性结构能够严格遵循预设轨迹,实现毫米级精度的有序展开,是决定整个系统在轨成败的核心环节。
  • 3. “动”与“静”的稳定共存:如何掌握柔性舱体在充压后的振动特性,确保能为舱内高精度的科学实验和机器人作业提供一个超静稳的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7

标签:科技   柔性   关键技术   我国   平台   太空   中国科学院   稳定   刚性   结构   精准   力学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