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荷兰方面怎么也想不到,自作聪明“接管”了中国企业安世半导体,却忘了芯片还在中国。
没过多久中方就打出了反制措施,给荷兰送了个“大礼”。
东莞封装厂一断供,这下子欧美客户坐不住了。
据相关报道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对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要求安世半导体及其下属所有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全球 30 个主体对其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不得进行任何调整,有效期为一年。
这是冷战时期的旧法,原本用于战时物资调配。
荷兰政府却首次将它用于冻结一家中资控股企业。
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是中国的闻泰科技,早在2018年通过三轮收购实现全资控股。
2025年10月1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还未开庭就直接裁定——暂即时生效了暂停张学政担任安世半导体控股公司执行董事及安世半导体公司非执行董事职务等紧急措施,并将99%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
换句话说,中国人出钱、出力把公司救活做强,现在却被荷兰政府一纸令文“接管”。
这波操作,外界称之为“新时代的商业劫掠”。
中国不是没有反应。
在荷兰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后中国商务部迅速出手反制。
此前商务部就曾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芯片和组件。
而真正的杀手锏,是对东莞工厂的出口断供。
安世半导体在广东东莞的封装测试厂规模达 8 万平方米,承担了公司全球约 60%-70% 的出货量,其产能和出货量在安世半导体全球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对特定产品的出口管制,会对欧美客户造成重大影响。
断了东莞的供应线,欧美客户就断了气。
苹果和特斯拉,是安世半导体的重要客户。
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其客户包括全球几乎所有主流汽车品牌以及众多顶级科技企业。
截至 2025 年中,安世半导体累计出货量突破千亿颗,服务全球超 2.5 万家客户。其产品涵盖功率半导体、小信号 MOSFET、二极管、电源管理芯片等多种类型。
这些器件虽不起眼,却是电动车、手机、电脑中不可缺的零部件。
商务部的管制通知一出,封装厂一停,苹果、特斯拉等欧美客户的供应链就会出现缺口。
欧洲本土的晶圆厂产能有限,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方案来满足需求。
从常理推断,在面临如此重大的供应链危机时,安世半导体为了恢复正常业务和满足客户需求,很可能会采取措施与相关方面进行沟通,包括争取中方的豁免。
一边是荷兰的政治干预,一边是中国的实控芯片产能,西方客户陷入了“两头空”的尴尬。
中国的反击不止于此。
此前商务部还曾发布两项稀土出口许可新规。
其中第 61 号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第 62 号公告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等相关技术及其载体,以及相关生产线装配、调试、维护等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技术图纸、生产流程、设备参数等软性内容也被列入出口审批范围。
这次调整,直接影响到了荷兰半导体设备巨头ASML。
ASML 的 EUV 光刻机在光源、光学系统、精密运动控制等核心环节高度依赖中国稀土资源。
据内部消息,ASML 库存的钕铁硼磁体仅能维持 8 周生产,重新设计生产线至少需 18 个月,若稀土供应中断持续,EUV 光刻机产能可能下降 30%。
没有稀土,ASML再先进也造不出完整设备。
这套“芯片+稀土”双封锁的组合拳,不仅针对安世半导体,这一系列举措可以看作是中国对西方半导体体系的一次战略反制。
中国商务部针对荷兰冻结安世半导体的反制措施并非全面封锁,而是采取了精准打击的方式。
在对安世半导体的出口管制中,禁止其中国公司及其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芯片和组件,并非全面禁止所有产品出口,而是保留了部分普通产品的出货渠道。
这是给他们敲个警钟。
此次中方的反制措施,显然是在提醒荷兰及其他西方国家:规则不是单向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
掀桌子,谁都输。
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荷兰接管中资企业,还想坐享中国制造的成果。
不得不说这招太妙了,既表明了态度,又留了回旋余地。
这场风波,荷兰不是孤身上阵。
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了 “穿透式监管” 新规。
实体清单中的企业,其海外控股子公司也将一并管控。
闻泰科技自2024年底被列入清单,这一新规等于把安世半导体也拉入了范围内。
据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披露,早在 2025 年 6 月,美国官员就已向荷兰表明立场,若安世半导体想从美国新变化的 “实体清单” 中获得豁免,其中国籍首席执行官必须被替换。
荷兰此次出手,在时间上来看,很大程度不过是美方政策的延续。
美国定调,欧洲执行,荷兰成了前台操作员。
而中国,显然看穿了这一点。
安世的全球业务结构非常清晰:
在英国曼彻斯特、德国汉堡拥有两座晶圆厂,主要生产 6/8 英寸晶圆,产能相对较小。
安世半导体约 70%-80% 的终端产能集中在中国,其中东莞的封装测试厂贡献了其全球出货量的 70% 左右。
东莞封测厂年产量超 500 亿件,是规模较大的小信号组件工厂,支持多种封装形式。此外,安世半导体在中国还有上海临港的生产线等其他产能布局。
这不是“总部”决定“分部”的结构,而是“产线”决定“控制权”的现实。
荷兰想靠法律文书控制公司,却忘了产品还得从中国走。
没有封装环节,即使有晶圆和设计,也无法形成最终的产品供应给客户。
可以说是没有东莞,安世就是壳子。
这起事件最大的信息,不是荷兰抢了哪家公司,而是清楚地暴露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真实结构。
芯片不是设计图纸那么简单。
设计只是第一步,制造、封装、测试、供应才是核心命脉。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是一个高度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的体系。
西方在 EDA 和芯片前段设计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国在芯片后段封装测试以及材料资源等方面有深厚积累,彼此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难以独立完成整个芯片产业链条。
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的不当干预,破坏了建立在契约精神之上的全球商业信任体系。
荷兰的举动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但从未提供具体证据。
闻泰科技曾发布声明指出荷兰政府的冻结行为是 “带着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所谓的 “国家安全” 是莫须有。
而中国的回应是在规则之内的有根据、有目标、有节制的回应。
管制出口、加强许可、限制分包商,这些都是国际通行的经济主权手段。
没有一刀切,也不是报复性封锁。
而是基于国际规则和公平原则的合理发声。
这背后,是中国对整个半导体供应链结构的深度了解与精准掌控。
还是那句话,我们欢迎公平竞争,不希望彻底撕裂与荷兰乃至欧盟的经济关系,但前提是对方必须尊重规则,不能随意破坏供应链的稳定。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