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各大社交平台,在不少以“这么多人在排什么队”为标题设置的帖文下方,总能找到一条共同的答案——“馋了好多天,奶皮子糖葫芦终于轮到我吃了”。
经过糖炒栗子进化为冰板栗、烤红薯变身芝士焗红薯的陪跑,“秋冬三件套”里的另一位糖葫芦,在今年入秋以来终于实现再度翻红。但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经典款产品,本度糖葫芦的流量收割则离不开奶皮子的“镀金”——冠以“奶皮子糖葫芦”之名,重新跑入消费者视野。
排队2小时、炒至百余元,“奶皮子”成糖葫芦翻红入场券
与以往在夜晚的街角随机购买一串解馋大相径庭,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今年想要与奶皮子糖葫芦“奔现”,需要专门付出更多精力。
在上海,10月下旬便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帖称,娄山关路一门店排队购买奶皮子糖葫芦需要两个小时起步,为此还有不少人选择在晚间10点后再去采购,即使该门店后期推出线上取号方式,且明确每人同系列每种限购一支,也仍吸引一批消费者转战平台等候;另有IP显示为北京的网友反馈称团结湖附近一门店排队时长达到2小时,工作日也不例外;来到杭州,部分店门口几十人的队伍与1个小时的等待亦并不少见,诸如此类现象,更是已席卷至天津、南京等多个市场。
顾名思义,奶皮子糖葫芦意味着经典山楂糖葫芦与奶皮子的结合,不过,在复合元素不断堆砌的演变下,这一系列的搭配边界已超出寻常想象。
通常来看,奶皮子糖葫芦指在经典糖葫芦本体外贴上一层奶皮子,另有商家将山楂替换为晴王葡萄、草莓、无花果等,或是再于水果中间叠加干噎酸奶,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颜值与价值的感知度。
上述产品高饱和度的色彩与层次、以及奶皮子与酸甜水果的口感碰撞,便是促使消费者下单的原因之一。“秋冬原本就是糖葫芦的消费旺季,具备情绪价值的基础。奶皮子糖葫芦在此节点以传统产品创新切入,叠加高颜值与新口感,能够进一步激发消费者的尝鲜与打卡欲望。”晶捷互动创始人、品牌战略专家陈晶晶表示。
除自发产生购买想法之外,也有不少消费者是在社交裂变效应下“跟风”而为。对此,陈晶晶还补充称,在味觉满足同时,奶皮子糖葫芦还提供了“自我展示”的社交价值,由此形成“内容—分享—到店购买”的快速闭环,也催生出排队与溢价的现象。
剖析背后逻辑,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直言,诸如奶皮子糖葫芦、以及高端冰淇淋等产品,具有明显的口红效应。即在一定的消费环境下,人们通过购买相对昂贵的产品,来满足情绪价值和社交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奶皮子糖葫芦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网红特点的产品。这种产品特点即短平快,可以短时间聚集一批人,将品类传播向全网,引起网友普遍关注并被吸引购买,从而促进销量与购买频率的攀升。
这股风潮热度在多处可见一斑。抖音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奶皮子糖葫芦#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达11.1亿次;小红书内同名话题浏览量、讨论量分别为3.5亿、125.3万,且多条相关测评或打卡视频点赞量过万。
需求激增之下,来自消费行业多领域玩家均选择了着手布局,除垂类糖葫芦品牌之外,薛记炒货类综合零食品牌、紫光园、海底捞类餐饮品牌,以及七鲜、盒马等也加入了这场流量接应的比拼。
不少品牌也在销量端率先尝到了甜味。据全国门店现超250家的一零食品牌透露,旗下部分门店上线一周后,奶皮子糖葫芦单品销售数量共计6.2万串。浏览单一主流外卖平台也可发现,北京不少门店在所售的晴王奶皮子糖葫芦、草莓奶皮子糖葫芦月销量已破千。
高定价背后原料涨幅明显,“奶皮子+”流量淌入更多品类
值得注意的是,奶皮子糖葫芦声量走高的背后,却一直伴随着品类相关争议,比经典款式高出2-3倍的主流价格带,以及最高抬升到百元以上的单支产品售价,正是影响消费者评价和复购率的重要因素。
10月以来,#奶皮子糖葫芦卖到40元一串##48一串的奶皮子糖葫芦到底谁在排队#等话题陆续冲上微博热搜,在15元至35元普遍价格带之外,另有相关产品价格在线上平台一度被商铺或代购炒至98元一串。“饥饿营销”叠加“网红溢价”,正在让奶皮子糖葫芦评价走向两极分化。
在部分商家看来,左右定价的部分因素包括需求井喷导致的供货问题,奶皮子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系变数之一。浏览部分电商平台可发现,在部分产品已售单量过千的店铺内,用于制作糖葫芦的奶皮子每100克价格大约集中在15元至30元,且部分产品目前还处于缺货状态。
另据上海一商场内糖葫芦店铺店员透露,奶皮子原材料进货价前几天的确经历高涨,“早上是一个价格,晚上又变成另一个价格”。具体而言,日前每张奶皮子价格提升至约25元至30元,且每张克重在100至120克左右,可贴5至6串常规大小糖葫芦,但目前该原料采购价已有一定程度回落。关于奶皮子原料采购频率等问题,店员表示有需要时老板便会订货,然后安排送货至门店。至于该家店铺产品销量规模,截至11月中旬一工作日晚上7点,其当日所售奶皮子糖葫芦已过百单。
上海一商业街摊主所采购奶皮子每百克进货价也在20至30元左右。对于定价逻辑,该摊主直言,包括“40%成本+60%利润”。结合近期情况来看,其所承担摊位奶皮子糖葫芦日销售额约在1000至2000元,经营模式为售卖同时也进行制作补货。但谈及是否选择一次性批发大量奶皮子原料,该摊主表示并非如此,按需报货即可收到产品,“虽然有仓库,但是没有必要”。此外,其还对奶皮子供不应求的现象持续性进行了否定——类似产品先被炒热,后伴随热度消退而降温。“这和品类门槛较低有关”,该摊主补充称。
从源头处关注奶皮子供需结构变化,在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近两年奶皮子的需求确实在增大,因此短期会出现供不应求导致的价格上涨,但是奶皮子的制作并不复杂,且国内原奶价格整体偏低。产品价格上涨后也会有更多企业生产奶皮子,所以整个供求关系其实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偏离。
至于原材料上涨的原因,宋亮还提到其他可能,“产品蹿火以后,也会出现投机现象,在某个环节具有某项权利或是某项信息优势的中间商,也会利用此赚取差价。”
尽管原料价格攀升为商家带来成本压力,但部分奶皮子糖葫芦的高定价却也超出大众认知。陈晶晶指出,80–120 元的定价已明显超出传统的成本—价格模型,其定价逻辑更接近“网红经济定价”,而非纯粹的食品定价。在社交热度高峰期,这种高价具有合理性与可接受度。随着季节更替、原料价格回落及网红效应减弱,产品价格预计将出现理性回调。
奶皮子糖葫芦掀起的流量狂欢,离不开奶皮子这一“网红制造机”,且这一品系产出能力也早在年前便得到验证——譬如,有公开报道称,2025年春节期间,紫光园奶皮子酸奶日销售量突破40万杯;味多美也在官微宣布,去年11月26日至今年3月,品牌全国门店奶皮子酸奶销量破200万杯。
眼下,“奶皮子+”流量还在淌入更多品类:新茶饮板块内有乐乐茶推出的“雪顶山楂草莓奶皮子”、马伍旺饮料厂上新的“青提奶皮子糖葫芦”,烘焙领域可见七鲜上架的奶皮子酸奶蛋糕、麦德莲推出的英式奶皮子拿破仑、以及YU2SPACE宇的空间创新的奶皮子烧布蕾。此外,针对下一个预订的网红单品“固体杨枝甘露”,也有网友将其与奶皮子元素融合,改良成奶皮子版杨枝甘露。
据陈晶晶预测,奶皮子走红全国说明其已从区域食材进化为一个具有延展潜力的“新中式乳制品符号”。其独特的风味与高蛋白、高钙、高热量的属性,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新支点。未来,爆款逻辑将从糖葫芦场景延伸至更多日常化品类——茶饮、冰淇淋、面包、甜品杯都有望成为新的承载形态,也可能成为连锁餐饮与新茶饮品牌的创新焦点。
但宋亮也持观望态度。其认为,从健康角度而言,类似于奶皮子糖葫芦表现为高油高甜,与年轻一代的健康消费趋势不太相符,消费者尝鲜过后的复购率可能会偏低。此外,奶皮子由牛奶脂肪形成,本身口感好,不排除与更多产品结合。但是对于传统乳制品生产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大规模生产奶皮子,相应创新产品的规模效应便会受限。而奶皮子能够催生的产品结合,也更倾向于餐饮品类,通常与传统乳制品联系的情况较小。
持续迸发网红单品,奶皮子作为引擎可创造的品类天花板究竟有多高,还需期待后续品牌、消费者、资本的又一些共创故事。
文/王璨
编辑/徐楠、林辰
(综合自小红书、微博、抖音、品牌服务号、新京报)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