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和寿命有关?国外医院10年16.6万人研究:这样体重的人最长寿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都关心体重和寿命之间的关系。近些年,不少研究都在反复提醒大家,过胖不好,过瘦也未必安全。

最近有一项国外医院长达十年的随访研究,覆盖了大约16.6万人,给出了一个比较令人意外的结论:体重不是越轻越好,也不是越重越有力,而是处在一个相对适中的区间时,寿命往往会更长。

这项研究的数据指出,女性在BMI大约25.4,腰围83厘米,腰臀比0.85的时候,健康和寿命的优势最明显;

男性则是在BMI约26.3,腰围88厘米,腰臀比0.90时,表现得更好。这个结果和很多人印象里的“瘦才健康”完全不一样,因此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说到BMI,其实就是体质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很多人拿它来衡量肥胖与否。

通常来说,BMI在18.5到24之间被认为是正常,超过25就算是超重。但在这份数据里,女性25.4、男性26.3已经是略微超重的范围,反而却和最长寿挂上了钩。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思考:是不是过去对“理想体重”的理解有些过于死板。

毕竟,人体并不是一张表格那么简单,血压、血糖、激素水平、肌肉和脂肪比例,这些都会影响健康结局。换句话说,体重只是一个表象,关键在于身体的整体状态。

腰围和腰臀比的意义更大。腰围主要反映了腹部脂肪的堆积,而腰臀比则是腰围和臀围的比例。很多研究都证实过,腹型肥胖比单纯体重超重更危险。

脂肪堆在内脏周围,会增加代谢综合征、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中的结果说明,女性腰围83厘米、腰臀比0.85,男性腰围88厘米、腰臀比0.90,这样的数值既不算很瘦,也没有到明显肥胖的程度,身体大概率处于一个平衡区。

这或许就是寿命更长的原因之一。总而言之,这说明只盯着体重数字看健康,已经过时了。

在分析这类研究时,不能忽视样本量。16.6万人,随访10年,这已经是相当庞大的数据规模了。

一般的小样本研究很容易因为偶然性得出偏差的结论,但这么大的群体,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当然,也要提醒一点:不同国家、不同人种、不同生活习惯,都会影响结果。

例如,亚洲人的体型普遍比欧美人小一些,脂肪分布也不一样,所以BMI的界限值未必能完全照搬。

换句话说,这份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不能绝对化。尤其是个体差异,每个人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去看。

再者,体重对寿命的影响,还和肌肉量有很大关系。

有些人BMI高,但主要是因为肌肉多,而不是脂肪多,这种人往往代谢更健康,心肺功能更强。

相反,有些人看起来不胖,BMI正常,但脂肪比例很高,肌肉少,这就是所谓的“隐性肥胖”。殊不知,这样的隐性肥胖风险并不比超重低。

可见,单纯追求低体重是没意义的,合理运动、保持一定的肌肉量,才是关键。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略微超重的人寿命更长,那是不是意味着可以随便吃,不用在意身材管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过度超重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和癌症风险依旧很高。所谓的最佳区间,实际上是“略高于正常范围但没有到危险范围”。

因此,吃得过饱、久坐不动依旧是短命的杀手。

与此同时,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盲目节食、过度追求骨感,反而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等问题。总的来说,适度才是关键。

其实,很多人平时看健康文章,总希望能得到一个特别清晰的结论,比如体重要多少才最好。但现实是,健康永远是一个范围,而不是某个死数字。

研究给出的最佳BMI和腰围,只能说明大部分人群在这个范围内风险更低,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要严格对照。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身高170厘米的女性,BMI25.4意味着体重大约73公斤左右,这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算是比较丰满的体型了。

但如果她运动规律、体脂不高、内脏功能健康,那寿命和健康可能真比瘦到50公斤却营养不足要好得多。这也是研究想提醒的核心点。

与此同时,还需要关注生活习惯。很多时候,体重只是生活方式的一个反映。

如果一个人BMI在最佳区间,同时平时保持均衡饮食、不抽烟少喝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那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健康优势就会非常明显。

反之,如果一个人虽然BMI不算高,但长期熬夜、压力大、营养失衡,那即便体重正常,健康风险也不会低。

换句话说,体重是一个标志,但不是决定命运的唯一标准。

很多人总是因为体重问题感到焦虑,特别是女性群体,很容易因为社会审美标准而过度节食,把健康放在次要位置。

其实,这份研究给大家的启示就是:体重并不是越低越好,保持适度,反而更长寿。毕竟,活得久、活得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目标。

说白了,外表的纤细并不能换来更长的寿命,反而是那些身体有一定储备、整体状态稳的人,更容易抵御疾病和衰老。

此外,年龄因素也要考虑。年轻人过度超重,带来的代谢风险可能会提前显现;但到了老年,如果体重偏低,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肌肉流失、免疫下降的问题。

很多老年人摔倒骨折、恢复慢,其实和过瘦有关。所以,保持一个略微偏高的BMI,对老年阶段尤其有好处。再者,腰围和腰臀比更要关注,避免肚子越来越大,才是真正的健康关键点。

研究结果告诉大家,女性BMI大约25.4、腰围83厘米、腰臀比0.85,男性BMI约26.3、腰围88厘米、腰臀比0.90,这样的体型更长寿。

这并不是鼓励大家放纵饮食,而是提醒大家不要被“越瘦越健康”的观念绑架。

身体健康的核心是平衡,体重处在合理区间,腰围控制在合适范围,同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真正的长寿秘诀。

与其每天盯着体重秤发愁,不如多关注运动、饮食和生活方式。总而言之,科学告诉大家,最适合的体型是有弹性的,不必一味追求瘦,保持适度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体重和寿命有关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葛智文,李亚茹,王楠,等.中国老年人体型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J].首都公共卫生,2023,17(04):225-230.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养生   体重   寿命   国外   医院   腰围   健康   风险   脂肪   肌肉   体型   肥胖   长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