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已过的2024年,美国名义GDP以29.2万亿美元远超中国的18.94万亿美元,差距高达约10万亿美元,奇怪的是部分美媒却反称中国才是真正的“第一经济体”。
这其中的真相到底是?难道老美仅仅是想赖账耍些小聪明,少交些联合国的各种会费?还是什么别的企图呢?
其一、老美担心若用体现综合国力的PPP统计法,会让其失去话语权
用GDP法,从2019-2024年,际2020年外,老美的GDP增长均超咱大中国。
众所周知,名义GDP要以市场汇率折算美元,可用非实体经济的金融和资本流入来人为控制调节;而购买力评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统计法,则基于货币实际购买力调整来核算,体现是钱的实际购买力,更有实际意义,更直接关联的是国际话语权。
2024年中/美PPP对比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中国自2014年起已通过PPP核算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2023年其PPP-GDP达美国的124.6%。若按购买力计算,中国2024年GDP高达37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约44.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1美元在美国的购买力仅相当于3.55元人民币。若以此换算,中国实际经济规模远超名义汇率法的计算结果。
例如,中国芯片出口超1.1万亿元人民币、制造业投资增长9.2%,这种靠实体经济支撑的购买力更具可持续性,而美国依赖的是金融和资本流入(如2024年全球资本净流入美国23.6万亿美元),玩的是虚高的GDP游戏之谜。
所以尽管美国媒体承认中国PPP-GDP领先,却淡化其真正的意义,且过多的去宣扬强调中美的人均GDP差距(美国人均5万美元vs中国约1.2万美元)。但PPP反映的综合国力更直接关联国际话语权——正如俄罗斯官员梅德韦杰夫所言,“中国已是第一经济体,美国也不得不承认”。
其二、老美用通胀“注水”、汇率波动和GDP支出法等,不仅达到让名义GDP失真的目的,而且也达到了收割世界经济发展成果的目的
(1)老美的通胀形成虚假经济
美国近年名义GDP增长中,通胀贡献显著。2022年其名义GDP增长9.8%,但实际增长率仅2.1%,7.7%来自物价上涨。2024年,美国名义GDP增额1.42万亿美元,其中通胀占比达2.5个百分点。例如,电视机因通胀涨价后,产量未增却拉高GDP,形成“虚假繁荣”。
中国则因人民币汇率波动承压。2022-2024年,人民币兑美元从6.76贬至7.45,仅汇率因素就让中国的GDP折算美元后减少1.37万亿。若美元进入降息周期,人民币升值将显著缩小名义GDP差距。
(2)美国的GDP支出法虚胖了经济
中国中国通过统计各行业增加值计算,即“生产法”计算GDP,更注重实体经济(如制造业);美国则统计消费、投资等支出,即用“支出法”算GDP,纳入了金融、法律等服务业,甚至虚高定价的资产交易(如高价马桶盖、法律纠纷费用)也被计入,导致GDP“虚胖”。
(3)美国用房地产与虚拟租金高估服务业占比
美国为了提高服务业的GDP,他们把居民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也计入GDP,占比超过9%,而中国倘若即使采用类似规则后,房地产仅占GDP的6.27%,所以,美国的计算方法结果造成其服务业也被高估。
其三、国际话语权的政治博弈,让老美“不愿承认”第一不是美国
中美制造业对比
(1)战略威慑与霸权维护让老美不愿失去第一
由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才是国际影响力的基石。倘若美国承认失去“第一”,其军事同盟体系与美元霸权可能遭受更大的质疑。
(2)为了话语权宁愿多交会费,但又刷赖迟交或不交会费
联合国的会费是按名义GDP比例进行分摊的,若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分摊比例或许要大幅上升的,而美国则可能会减少支出的,但是为了为了拿到国际上的话语权,老美是宁愿多交会费,但又刷赖迟交或不交会费,有点意思吧。
(3)老美为了和中国打舆论战,争取“嘴上第一”的优势所需
之所以要拿GDP来进行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美国就是要通过强调我国人均GDP的劣势,来弱化中国的崛起冲击,同时也好激励国内的产业竞争。
四、美媒喊话数字游戏背后的政治阴谋或者意图
(1)美国通过统计规则与舆论说事,来维护“名义第一”,而中国凭借PPP与实体产业来积累“实质第一”
由于名义GDP差距主要由汇率、通胀和统计方法差异导致,忽略的是社会福利、创新潜力,但中国在实体经济、购买力及科技领域的实际影响力早已被美媒视为更接近“第一经济体”。所以名义GDP差距的背后,则是早已领先世界的中国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制造业产值占全球30%(超G7总和),新能源汽车产量1300万辆(2024年),消费市场规模亦超越美国。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如第六代战机、AI、光伏)取得突破,产业升级显著。例如,中国AI公司DeepSeek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科技霸权。
(2)美媒表态喊话的潜在意图
由于美国经济是高度依赖金融与服务业的“虚拟扩张”和制造业空心化,其GDP包含大量非生产性泡沫,2024年美国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2%;而中国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长,尤其在科技创新、绿色能源等领域的长期投入和收效已经成为未来主导全球经济的关键。而老美等西方国家,反向鼓吹要反减新能源汽车、到处退群等。
所以老美的政治意图很明确,就是为了自诩高高在上,趁机打压并处处围追堵截我国的高科技,当然美媒可能通过“捧杀”施压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或刺激美国国内政策调整。
由此可见,GDP作为单一指标的局限性也促使世界各国纷纷转向关注综合国力而非单纯数字。未来,若人民币汇率回升或美国金融泡沫破裂,经济格局或进一步变化,尤其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与产业升级,中国或将改写全球经济评价体系——届时,谁是“第一”的定义权,或许不再由西方垄断。
主要参考文献:① 搜狐财经. 2025. 《中美GDP差距与购买力平价分析》
② 无锡市发改委.2017.《美媒预测中国经济规模超美》
③ 腾讯新闻. 2025.《中美GDP差距拉动的经济逻辑》
④ 网易新闻.2023.《梅德韦杰夫评中国经济地位》
⑤ 网易新闻.2024).《IMF对美国GDP增长的预测》
⑥ 新浪财经.2014. 《福布斯评中国GDP超越美国》
⑦ 网易新闻.2023. 《中美通胀与GDP增长对比》
⑧ 网易新闻.2023. 《澳大利亚媒体评中美经济地位》
⑨网易新闻.2025. 《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与债务危机》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