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27年却未改变国籍,今携千亿资产撤出,把95%投入中国市场

在如今的全球科技圈里,李开复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

他曾是硅谷的高薪高职代表,是谷歌、微软等巨头的高管,同时还是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布道者和先行者。

但就在许多人以为他会一直在美国继续“开挂人生”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震惊圈内外的决定,回国。

不仅如此,他还把在美国的千亿资产带回中国,并将其中的大部分都投入到中国市场上。

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工作27年,他从未更改过国籍,而是始终保留着中国护照。

27年旅美生涯,绿卡、高薪、名望、资源,他样样不缺,但最终他选择了回家。

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沉淀多年后内心最真实的回应。

从“天才少年”到科技精英

李开复的传奇人生从小就打下了基础,1961年,他出生在中国台湾一个普通家庭。

家里虽不富裕,但极为重视教育,父母经常告诉他只有靠读书,命运才会变。

从小,他的学习能力就远超常人,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计算机等等,他样样精通。

11岁那年,李开复随着家人移民到美国,开始了另一段漂洋过海的奋斗。

在哥伦比亚大学读本科,再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李开复用无数个通宵达旦。

并且,他拿下了世界第一个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这在当时可谓是一项颠覆性技术,也让他一战成名。

但他心里始终清楚,自己的根在中国。

李开复后来陆续进入苹果、SGI、微软、谷歌,从工程师一路做到全球副总裁。

他在微软创立亚洲研究院,被誉为“中国科技黄埔军校”的奠基人。

他在谷歌主导中国市场业务,让谷歌中国迅速崛起。

但他始终不忘在不同场合反复表达,如果自己能够回国创业,哪怕只能让中国科技提前5年,那我这辈子就值了。

这些年他不是没被挽留,绿卡、股权、职位、影响力,美国开出的条件堪称优渥。

但他一句话打动了很多人,祖国在成长,我也应该归队。

回国创业

2009年,李开复辞去谷歌职务,带着几十亿美元身家,毅然决然回到北京,创办“创新工场”。

他不是搞研发的实验室,也不是开公司生产产品,而是做“创投孵化器”,用来帮助中国年轻人创业。

这也是他第一次把资产大规模撤出美国,并将95%的资金投入中国。

创新工场专注投资AI、机器人、大健康等高新领域,很多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崛起背后都有他“下注”的身影。

他不是在赚快钱,而是一步一步搭建中国科技创业的底座。

很多人把“归国”挂在嘴边,但真正能将95%的家产、全部身家性命都放进一个市场的人,寥寥无几。

李开复就是那极少数之一。

他并没有把大笔资产继续投在美国股市或硅谷初创公司,而是用这些资金去推动中国本土AI创业生态,哪怕失败风险极大。

这份信任,是对中国未来的肯定,也是他内心“归属感”的映照。

但命运总是在李开复人生最为重要的时候,开一个小小的玩笑。

2013年,李开复被确诊为淋巴癌,生命几乎按下暂停键。

在此期间,李开复接受六个月化疗、九个月休养,他一度陷入人生低谷。

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重新审视人生。

康复之后,他更加坚定将剩下的人生奉献给中国科技,他不再追逐“全球第一”的头衔,而是想真正为这个时代做点有用的事。

重新开始

2023年,他又开始新一轮创业,创办“零一万物”,进军大模型赛道。

这个时候的AI行业已经火到不行,大公司纷纷跑马圈地,小公司卷死成片。

但他依然选择了切入,并迅速推出“万智”系列Agent系统,用于帮助传统行业实现AI生产力的转型。

2025年,零一万物发布“万智2.0”,在模型微调、行业适配、数据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布局。

李开复不再只是科技传播者,而是真正成为中国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桥梁。

而这一切,都是在他将大部分资产投回中国、放弃美国优势条件之后完成的。

李开复始终认为,中国具备发展AI最好的土壤,市场够大、人才密集、应用场景丰富,并且还有政策支持有力。

在这种情况下,李开复也更加有信心能够在AI道路上闯出一片天地来。

他把从美国带回来的技术、人脉、资本、战略思维,全部嫁接在中国本土的产业环境中,推动人工智能从“概念”真正走向“落地”。

随着中国AI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李开复还看到一个更长远的机会,向海外输出中国的AI实践经验。

比如,中国的AI在政务、金融、物流、电商等领域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解决方案。

这些经验,未来可能会像“电商+支付”一样,成为中国输出的新名片。

而零一万物也希望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把中国Agent生态、行业Know-How,通过开源和平台化方式推广到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

这种思路,其实也是李开复“国际视野+本土实践”的完美结合。

当被问到现在后悔回国了,他总是微笑着表示这是他这一生做得最正确、最值得的投资。

李开复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另一种“成功标准”,不是赚了多少钱,也不是在哪个大公司做到多高,而是他真正为国家、为人民做了什么实事。

很多人羡慕他在硅谷的地位和高薪,但更值得敬佩的,是他回国之后带回了“活水”。

他的选择不是个人成就的高潮,而是国家发展的一部分。

他没有被西方的繁华蒙住眼,而是用脚一步步走回中国的土地,用心去深耕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未来。

结语

李开复的这场人生“归来”,不是一次创业的尝试,也不是普通的资本运作,而是一种“使命感”的展现。

他在美国27年,始终保持中国国籍,并且带回千亿资产,却不炫耀财富。

在创业的同时,也不忘鼓励青年,他将理想落地,把信仰写进代码,把未来寄托给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

当我们回头看他所做的一切,会发现那份“95%投向中国”的坚定,并不是一笔账,而是一种答案。

这种答案,不在财富报表里,而是在无数被点燃的梦想中,在中国人工智能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科技   中国市场   国籍   资产   中国   美国   人生   硅谷   微软   人工智能   未来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