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中药天然无毒”,于是自己翻书抓方、泡茶喝药,觉得既养生又安全。但中医里早有警示:“是药三分毒,解毒靠配伍。”有些常用中药,若长期乱用,反而会悄悄伤肾。
比如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这类药材,曾被广泛用于清热解毒、祛湿止痛,但它们含有马兜铃酸,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肾小管损伤。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虽称其“通经络、利水道”,却未提及久服之害。现代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已被证实与肾衰竭、泌尿系统病变相关,国家也早已明令禁用。
再如朱砂、雄黄等矿物类药,常用于安神、解毒,看似“镇静安神”,实则含重金属汞、砷,少量短用尚可,若久服或剂量失控,极易蓄积中毒,损害肝肾功能。古人虽知“金石之品不可久服”,但今人往往忽视这一点。
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被忽略:一些补益药若不对症使用,也会加重肾脏负担。比如熟地、山茱萸等滋腻之品,脾肾阳虚者用之得当,但若体质不辨,误补过量,反致气机壅滞、代谢失常。
记住一句话:中药不是食物,治病讲辨证,用药需谨慎。
中医讲究“君臣佐使”、“中病即止”,任何药物都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长期服用。保护好肾,不只是忌寒凉、节房劳,更在于对药物的理性认知。别让养生变伤身,这才是真正的中医智慧。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