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屡战屡败,67位股东顺利退场!扬州女首富22亿收购贝特电子

有人上市,有人被并购,有人悄悄退出。

近日,一则22亿元的并购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江苏扬杰科技官宣收购东莞贝特电子100%股权,交易方式为全现金,对价22.18亿元。

而这家曾试图IPO多次的企业,也终于告别了A股排队,67位股东顺利“退场”。

贝特电子成立于2003年,主要做电力电子保护元件,客户包括美的、格力、比亚迪等,去年营收为8.37亿元,净利润1.48亿元,2025年一季度也保持盈利,业绩其实不差。

过去几年它也想过上市,2016年上过新三板,两年后退市;2023年又递交了创业板IPO申请,但最终没能通过审核。几轮折腾下来,IPO的大门始终没开。

但这次被扬杰科技收购,反而让它成了“香饽饽”。根据披露数据测算,2022年最后一轮增资的投资方整体收益率约48%,年化收益率在16%左右。

67位股东基本都“体面下车”。这其中不乏达晨财智、同创伟业、深圳高新投等知名机构,IPO虽然没成,但钱是赚到了。不少人看到“22亿元全现金收购”时,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接盘侠?”

收购方扬杰科技成立于2000年,总部在江苏扬州,董事长梁勤是典型的白手起家型企业家,早年做品牌代理出身,后来转型做制造,把扬杰科技带上了创业板,市值如今在360亿元左右。

收购贝特电子是她“并购地图”上的又一块拼图,从2015年开始,扬杰已经陆续并购了南京、成都、美国等地的多家半导体相关公司。

扬杰科技在公告中说明,此次并购是为了增强在电力电子保护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形成产品线互补,也就是说,这次出手,不是“捡漏”,而是“补位”。

贝特电子的事情不只它一个发生过,去年以来,A股IPO审核趋严,不少企业排队多年仍未过会,在这时候,并购却在快速升温。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15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0笔并购重组事项,金额超1.4万亿元,其中93笔属于重大重组。一个明显趋势是那些冲刺IPO失败的企业,正在转而被并购。

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点:体量不小,业绩不错,股东多,制度规范。如果不是IPO失败,它们本可以以更高估值上市,但现实让它们选择了另一条路。

正是因为这样在很多上市公司眼中,这类“准IPO”企业是优质资产,收购它们,不仅可以快速扩张,还能少走很多弯路。

过去两年,“新国九条”“并购六条”陆续出台,针对并购重组的审批流程、估值机制做出了放宽安排,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并购专项支持政策。

资本市场的“出口”变得更多元,不再只有IPO这一条道。

正如前海母基金负责人靳海涛所说:“并购不是照搬市盈率估值,而是要灵活处理,才能促成交易。”这也说明像贝特电子这样的企业,即使IPO失败,也能通过市场化找到出路。

对创投机构来说,并购也是一条重要的退出通道,尤其是在IPO退出渠道受限的当下,并购能更快兑现回报,降低资金回流周期。

贝特电子的退出,表面上看是IPO折戟后的“次优选择”,但从结果来看,这种方式也让投资人获得了不错回报,企业也找到了更大的平台,收购方也实现了产业协同。

这种多方共赢的交易,在当前的资本市场挺多见,它说明一个现实:退出不一定是失败,关键要看以什么方式退出、退出得是否体面。

在政策推动、市场选择和资本逻辑的共同作用下,并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新出口”。

而在这个过程中,像梁勤这样的产业掌舵者,也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收购”这两个字。不是每一次敲钟才算成功,有时候,能顺利退场,本身就是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扬州   屡战屡败   首富   股东   顺利   电子   企业   科技   方式   体面   资本市场   收益率   同创   上市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