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夫人拉着自己身边的丫鬟同丈夫圆房,这事情多稀奇。按常理来讲,夫人应该是主动隔绝家里的年轻女性与丈夫亲密的机会,为何会主动将丫鬟塞入丈夫怀中?上个世纪初,梁启超的夫人正是如此行事,她将自己身边17岁的陪嫁丫鬟塞入到丈夫怀中,让他们必须圆房。只是因为自己多年来只为梁家添三儿女,才无奈做出此举。
梁启超与原配夫人李蕙仙,俩人的相识来源于一场考试。17岁的梁启超因考试文章写得绝妙,被李端棻看中,觉得这个少年有才有貌,能够配得上自己的堂妹,因而就为俩人牵线。而李端棻的堂妹便是李蕙仙,她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才女。俩人认识之后,很快便在两年之后结为夫妻。
婚后的梁启超与李蕙仙恩恩爱爱,丈夫年轻有为,妻子勤劳贤惠。后来,俩人也生了儿女三个。只不过因为李蕙仙身体较虚弱,十几年才能勉强生三个孩子。她也遗憾自己未能让梁家人丁兴旺,所以,她在生育了两个孩子之后想出了一个解决方式,便是让自己身边的陪嫁丫鬟跟丈夫圆房。也是因为李蕙仙当时的这一不可思议的举动,才让后来的梁家又添了六位对中国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才。
李蕙仙是当朝礼部尚书的堂妹,本就是富贵人家的小姐。在她与梁启超结婚之时,身旁是跟随了两个陪嫁丫鬟。其中一位就是后来与丈夫圆房的王桂荃。一开始,其实王桂荃的名字是“王来喜”,但梁启超觉得这一个懂事乖巧又勤劳的女孩,取一个如此俗气的名字,太不合适,便给她改了名字,“王桂荃”。
王桂荃跟随着李蕙仙来到梁家,其实才几岁而已。到十几年后,李蕙仙生了两个儿女,这时候的王桂荃正是十七八岁的少女一名,平日里体质好,温顺懂事,与李蕙仙感情好。李蕙仙看好她,觉得她定能为梁家多添几个孩子,便私自做了决定,直接将她塞给了丈夫。
妻子的这一决定,身为丈夫的梁启超是怎么想的?一开始,他自然是不同意,本身对妻子身边的丫鬟就不存在特殊情感,且这时候他正在组建“一夫一妻协会”,他怎么能够一边倡导一夫一妻制,一边自己又在家里娶个三妻四妾?但后来,梁启超听了李蕙仙的理由之后,做了妥协。
梁启超终于同意了妻子的要求,妻子想要让梁家多子多福,并没有错。于是,他转而向王桂荃提出了要求:不能对外声张;不能有名分;不能让孩子喊你“妈妈”。王桂荃自觉地在这个家里面,就是一个服侍主子的仆人,自然是主子说什么就是什么。三方都商讨完毕之后,梁启超与王桂荃圆房了。
此后的二十年间,王桂荃为梁家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李蕙仙也在生了第二个孩子的七年后,生下了第三个。最终,两个女人为梁家生育了九个孩子。
王桂荃在生育了多个儿女之后,并没有以此为傲,觉得自己就是梁家最大的贡献者,她依旧在梁家勤勤恳恳地做事情,好好抚养这九个孩子成长。她也始终坚守着当年梁启超对自己的三个规定:默默无闻;从不讨要名分、也不会让孩子们喊自己妈妈。
九个孩子在梁启超的精心教导与李蕙仙、王桂荃的细心照顾之下,都十分孝顺与懂事。他们会喊李蕙仙为“妈妈”,而叫王桂荃则是“娘”。虽说是称呼不同,然而两个母亲在孩子们的心里地位都相当,甚至有些孩子对王桂荃比对李蕙仙更加亲密,如梁思成。
美好的家庭生活,似乎总是短暂的。梁家的九个孩子还没有成长起来,梁启超和李蕙仙就先后逝世了。李蕙仙1924年病逝,梁启超则是1929年逝世。这时候,抚养孩子的压力就都落到王桂荃的身上。她没有辜负梁启超的期盼,孩子们在她的养育之下,个个都成才了。
王桂荃,虽然打小就没怎么接受过教育,不过她抚养长大的这九个孩子,都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名家。也许这就是传统母亲的典型代表,在艰苦的生活中,她们宁愿自己承受生活的磨难,而尽可能地给予孩子温暖与爱,让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发光发热。她们不求孩子们回报自己什么,只希望他们能为社会做贡献。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