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刘彦峰
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辽宁馨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资深专家,倡导“以心育心,知行合一”的家庭教育理念,擅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众多家庭重塑和谐亲子关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6月考试季临近,许多家长开始为孩子的学业压力发愁。孩子的压力从何而来?如何帮助他们缓解焦虑?今天,我们来跟各位家长聊聊如何用更理性的方式陪伴孩子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调整心态:
从“唯成绩论”到“成长型思维”
许多家长习惯将成绩视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甚至不自觉地与其他家庭进行比较。实际上,学习只是成长的一部分,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发展、抗挫能力同样重要。
家长首先要做的是“自我松绑”。与其盯着分数焦虑,不如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比如,当孩子抱怨复习时间过长时,与其催促“再坚持一下”,不如问一句:“今天哪些内容学起来特别吃力?”通过这样的对话,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也能帮助家长发现问题的根源。
优化方法:
用科学规划提升学习效率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反思“填鸭式学习”的弊端。与其用机械刷题挤占孩子的休息时间,不如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提升效率。例如,将复习任务拆分成30分钟的小模块,每完成一个模块休息5分钟,三个模块后延长到15分钟。这种“分段学习法”配合明确的每日目标清单,既能减少疲惫感,又能让孩子在专注中形成良性节奏。
课余时间的安排同样需要巧思。运动是释放情绪的有效途径,周末的家庭徒步或骑行不仅能放松身心,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兴趣爱好的培养也不可忽视。无论是绘画、编程,还是球类运动,这些活动能让孩子暂时远离学业压力,在专注中找到自信。
温暖支持:
用共情与陪伴构建安全感
当孩子因学业压力情绪低落时,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与其说教“别紧张”,不如用行动传递安全感。例如,每周固定一次“家庭圆桌会”,用“事实-感受-行动”的沟通框架展开对话。孩子可以说:“最近数学总卡在几何题上,感觉自己进步很慢。”家长则可以回应:“我看到你一直在整理错题本,这种坚持特别棒,我们可以一起梳理解题思路。”
若孩子考试失利,情绪安抚应放在第一位。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散步,或一起做顿简单的晚餐,通过日常小事缓解紧张感。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共同分析原因,比如用“阶梯分析法”逐层追问:“哪些题型容易出错?基础公式是否熟练?是否需要调整复习重点?”最后制定分阶段目标,从“今日掌握一道典型题”到“本周突破一个知识模块”,让孩子在小成功中积累信心。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传递一个观念:人生是广阔的原野,考试只是检验知识的一种方式,而非定义价值的标尺。当家长放下焦虑,用陪伴代替催促,用共情代替苛责,孩子才能真正轻装上阵,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转自/《妇女》2025.06.上 33页 总第756期
编辑:闪克
责编:妇女杂志新媒体运营室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