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低空经济博览会的展厅里,我亲眼目睹了一场 “天空革命”:全球首款 7 座 eVTOL 飞行器 Vector5 悬停在 2 米高的空中,螺旋桨带起的微风拂过脸颊;中国邮政的 ZC500 无人机正演示给模拟山顶基站送货,精准度堪比 “空中快递员”;一位农民模样的大叔围着极飞的植保无人机打转,嘴里念叨着 “这玩意儿一天能喷 300 亩地,比雇 10 个人还快”。这场博览会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头顶的天空,正在变成新的 “高速公路”。
一、从 “禁飞区” 到 “黄金航道”:低空经济凭什么成万亿赛道?
(一)政策一松,钱就来了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写进 “低空经济”,像给行业按下了加速键。现在全国 20 多个省份都在抢这块蛋糕:安徽建了 “无人机试飞高速”,广东划了 1.3 万平方公里空域搞试点,上海甚至要在虹桥机场旁边建 “空中出租车枢纽”。一位参展的企业老板跟我说:“以前飞无人机得提前 7 天申请,现在在试点区手机点一下就能飞,这效率差太远了!”
政策松绑的背后,是实打实的市场潜力。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到 2035 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能达到 3.5 万亿,相当于现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体量。更妙的是,它能带动一串产业链:电机、电池、飞控系统、空管软件…… 就像当年汽车带动钢铁、橡胶产业一样,低空经济正拉起一条 “飞天产业链”。
(二)不只是 “会飞的汽车”:这些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近
在博览会的 “未来生活” 展区,工作人员演示了 eVTOL 的通勤路线:从上海陆家嘴到虹桥机场,传统打车要 1 小时,空中飞行只需 15 分钟,票价预计 500 元。“2027 年就能试运营,” 工程师小哥指着模拟器说,“到时候你手机下单,飞行器会像网约车一样准时到楼下。”
更接地气的是无人机的 “接地气” 应用。在新疆棉田,极飞的植保无人机一天能喷 300 亩地,农药用量减少 30%;在四川电网,大疆的 M300 RTK 无人机带着热成像仪巡检线路,以前工人爬电线杆查 3 小时的故障,现在 10 分钟搞定;就连外卖小哥都可能被 “空中配送员” 取代 —— 深圳已经试点无人机送奶茶,3 公里内 10 分钟送达,运费比骑手还便宜 2 块钱。
二、从玩具到神器:无人机如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大疆的 “一超” 与行业的 “多强”
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大疆的地位堪比 “空中苹果”—— 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70%。但在工业领域,好戏才刚开始:
测绘领域:纵横股份的 CW-40 无人机能飞 100 公里远,在汶川地震遗址测绘时,比传统人工快了 20 倍;
农业领域:极飞科技的 XP2020 无人机在新疆棉田作业,一个架次能扛 20 公斤农药,比人工喷药效率高 30 倍;
物流领域:顺丰的 “方舟” 无人机在江西山区送药,解决了 “最后一公里” 的难题,村民再也不用翻山越岭取药。
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不在大疆的优势领域硬拼,而是在细分场景里 “钻空子”。比如极飞专攻农业,把无人机和土壤传感器、气象站连起来,搞出 “智慧农场” 系统,这就是典型的 “差异化生存”。
(二)从 “军事玩具” 到 “民生神器” 的逆袭
谁能想到,现在帮农民喷药的无人机,早年竟是 “军转民” 的产物?2008 年以前,国内无人机基本被军工企业垄断,一台侦查无人机卖几百万。大疆创始人汪滔当年带着团队在深圳城中村研发时,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靠拆航模零件攒出第一台原型机。
转折点出现在 2014 年。大疆推出 “精灵” 系列,把无人机价格从几万块打到几千块,还加了 “一键返航” 功能。我在博览会看到早期的精灵 1 代,塑料机身透着廉价感,却像个 “革命火种”—— 它让普通人第一次觉得 “无人机不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现在,大疆的无人机不仅能拍电影(《流浪地球》的空中镜头很多靠它),还能帮考古队找古墓,去年就在陕西发现了 3 座秦汉时期的墓葬。
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凭什么改写规则?
(一)大疆:拒绝 “躺平” 的创业路
在大疆总部的陈列室里,有个不起眼的零件 —— 早期卖给电力公司的飞控系统。当年这类订单利润高达 50%,有人劝汪滔 “躺着赚钱”,但他偏要啃硬骨头:“我们要做全世界最好的无人机,不是给国企当‘供应商’。”
这个决定差点让公司倒闭。2013 年资金链断裂时,汪滔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 200 万。现在看来,正是这种 “不赚快钱” 的狠劲,让大疆从 “小作坊” 变成全球龙头。
(二)极飞:在新疆棉田里 “用脸盆换信任”
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第一次去新疆推广植保无人机时,农民根本不买账:“这玩意儿能比我背药壶喷得匀?” 团队想出个土办法:给农户送印着极飞 LOGO 的脸盆、打火机 —— 这些是当地农民的 “刚需品”。
就靠这股 “接地气” 的劲,他们在棉田里泡了 3 年,终于磨出适合新疆地形的无人机。现在,极飞在新疆的市场份额超过 40%,当地农户见面打招呼都问:“今天你的飞机喷了多少亩?”
总结
万亿赛道的底气:政策松绑 + 场景落地,低空经济不是概念,2035 年 3.5 万亿市场规模靠谱;
无人机的 “生存法则”:大疆靠技术碾压,中小企业靠细分场景突围,“一超多强” 格局稳定;
成功的关键密码: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 + 差异化竞争,大疆拒绝快钱、极飞深耕农田都是例证;
离我们最近的改变:2027 年空中出租车试运营,无人机送外卖、喷农药成常态,生活方式要被改写。
站在博览会的出口,望着夕阳下盘旋的无人机群,我突然明白:低空经济的爆发,不只是技术进步,更是一群 “敢想敢干” 的人在推着世界往前走。就像当年汽车取代马车,现在的无人机和 eVTOL,终会让 “天空通勤” 从科幻变成日常。而那些现在看起来 “不靠谱” 的尝试,或许就是明天改变世界的起点。
互动时刻:你最期待无人机帮你做什么?评论区聊聊。
免责声明
以上观点来自相关机构,不代表本人的观点,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文章内容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构成任何法律承诺,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认真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等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基金。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