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这次上市消息曝光,谁能想到这家火爆全国的重庆小面品牌居然是地地道道的“广州制造”。
近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向 “中式面馆第一股” 发起冲击,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01
始于广州
理工“三剑客”开的面馆
遇见小面,成立于2014年,三位创始人宋奇、苏旭翔及罗燕灵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
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2009年宋奇赴香港科大攻读硕士,后进入中国香港麦当劳营业部担任了一年多的管理培训生。此后,宋奇回到广州加入百胜中国的开发部,主要负责肯德基、必胜客的新店选址工作。
积累了运营、选址等方面经验的宋奇,在2012年开了一家饺子店。然而,从饺子馆到茶餐厅,前两次创业并不顺利。
偶然间,宋奇在一档综艺上听到“重庆小面”,当即决定飞往重庆取经。宋奇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回忆,当时在一个重庆面馆前赖了半天,交了5000块学费,最后用8个小时把重庆小面最精华的部分拿回了广州。
2014年,宋奇与同样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妻子罗燕灵、师弟苏旭翔,在广州体育东横街盘下一家 30 平米的小店,取名“遇见小面”,意为“遇见梦想去追寻,做好自己这一面”,由此开启品牌化征程。
在传统面馆大多崇尚老师傅的“独家秘方”时,三人理工科思维的优势脱颖而出。他们把实验室里的电子秤、量杯、油温计等一批实验室设备搬进厨房,用理工思维来精确小面的制作。如用秒表计时、温度计测量,将“油六成热”转化为185℃的精确参数,实现味道的标准化。
在店铺运营和供应链管理上,宋奇也要求从接收订单到菜品呈递的每个环节,都形成数字化闭环。甚至他还研发了自己的点餐系统,食客们扫码点餐,会受邀成为会员。2024年,遇见小面储值会员支付率约36.5%,复购率约44.5%。
基于对门店经营模式的长期精准化探索,遇见小面的前期扩张并不快。直到2017年,才在深圳有了分店。
宋奇开店也较为谨慎,从第一家到第100家店,用了七年;再到300家,又是三年,且近八成仍为直营店。截至2024年底,遇见小面开店360家,其中253家位于一线城市,翻台率为4.2,一年贡献了超10亿元的交易额。
不仅如此,他还在中国香港开出6家店,宋奇表示香港市场是全球化的关键跳板,下一个海外目标是新加坡。截至2025年4月,遇见小面已有400家门店,宋奇计划未来三年全球再开至多530 家,把规模控制在千店左右。
02
遇见小面崛起之路
资本与创业者的共舞
回顾遇见小面的崛起,不难发现其堪称是资本与创业者的共舞。
创业初期,遇见小面便颇受资本的青睐。首笔200万元天使投资来自餐饮行业资深人士顾东生,随后青骢资本80万元跟投。彼时,遇见小面仅成立一年时间,估值就已飙升至1600万元。
2016年,同行的九毛九(9922.HK)前来投资了285万元,其创始人管毅宏看中的正是小面赛道标准化的潜力,紧随其后青骢资本再次跟投15万元。
这一年年底,宋奇还邂逅了弘毅投资旗下专门投餐饮的百福控股。交流一番后,百福控股以1亿元估值对遇见小面进行了2500万元的投资。
此后,遇见小面接连拿下碧桂园创投、喜家德等融资,门店也在后期迅速扩张,从一家到三家,再到100家、200家、400家……在一轮轮融资、一次次迭代扩张里,遇见小面最终走到了IPO大门前。
03
成绩单亮眼,却暗藏隐忧
遇见小面把自己定义为现代中式面馆经营者。
根据招股书,遇见小面每家门店的产品大概在30至40个,包括特色小面、小锅冒菜、抄手系列、米饭系列、甜品及饮料等,单价范围在13元到35元人民币之间。作为卖给“打工人”的一碗面,遇见小面定位平价的策略也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在2022年-2024年间,遇见小面分别实现收入4.18亿元、8.01亿元、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6.2%。利润方面,2022年亏损3597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利润4591万元,2024年利润为6070万元。
然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却暗藏隐忧,仔细看招股书,其增长高度依赖资本驱动的扩张,同时还面临着单店效率下滑、降价侵蚀利润、流动负债高等核心问题。
近年来,为刺激消费,遇见小面持续下调客单价,订单平均消费额从2022年的36.1元降至2024年的32元。虽然这一策略带动了订单量的大幅增长,但也导致单店日均销售额持续下滑。
更关键的是,公司80%的门店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高昂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使得降价策略的可持续性备受质疑。
从商业模式来看,遇见小面高度依赖直营模式,直营店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0.5%提升至2024年的86.7%。这种模式虽有利于品质管控,却也意味着更重的资产负担。
不仅如此,遇见小面巨额的租赁负债也将成为束缚公司资金流动的枷锁。
截至2025年2月,公司流动租赁负债达2.01亿元,非流动租赁负债5.28亿元,而现金储备仅2791.3万元,即便是加上受限制银行存款3225万元,也难以覆盖短债。
更棘手的是,随着快速扩张,流动负债已从2022年的2.51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4.9亿元,但流动资产仅2.48亿元,流动比率低至0.5,短期偿债能力堪忧。
按其扩张计划,未来三年每年要开120-200家新店,单店投入约70万-90万元,年需烧钱超1亿元,总资金需求至少2.9亿元。
在现有高负债情况下,如此激进扩张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若市场波动或融资遇阻,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
面对中式面馆赛道的激烈竞争,遇见小面需在标准化运营与风味独特性之间找到平衡。创始人宋奇提出的“千店目标”固然令人期待,但如何在高速扩张的同时提升单店盈利能力,才是决定其IPO成败的关键。
文 | 陈兰
编辑 | 李媛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