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学期开学在即,请收好这份健康指南

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节气,酷夏渐转为凉秋,日夜温差加大,同时随着暑假陆续结束,开学季即将到来。8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处暑时节养生保健、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等有关问题进行介绍,为家长们提供科学指引,帮助孩子们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学期。

预防传染病,守护校园健康

山东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张丽指出,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儿童青少年聚集的场所,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开学季学生重点关注的传染病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百日咳、肺结核和新冠等;

二是肠道传染病,比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等;

三是南方地区要提防虫媒传染病,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预防传染病,重点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勤洗手。家长要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好习惯,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不用脏手去摸自己的口、眼、鼻等。

第二,注意居家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做好物品消毒,灭蚊防蚊,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要加热后再食用。

第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家长开学前要帮助自己的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以便孩子开学后能够迅速的适应学习和生活节奏。

第四,全程、及时接种疫苗。流感、麻疹、风疹、腮腺炎、百日咳、水痘、手足口病、新冠等传染病都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

第五,加强对孩子健康的关注。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时,应该居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带病上学。如果是住集体宿舍的孩子,还要注意不要共用个人的生活用品。

对症调养,驱散秋乏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许云表示,处暑时节容易出现两种状态的秋乏:

一种是气虚型的秋乏,容易产生乏力、气短、出虚汗,越困越睡不着觉的状态,推荐食用黄芪、黄精、西洋参,以及山药等补气食材。

另一种是痰湿型的秋乏,容易出现皮肤油腻、腹型肥胖、午后困倦等状态,推荐食用枇杷、萝卜、陈皮、茯苓等可以健脾化湿的食材或药材。

同时,推荐在中午11时到下午1时这个时间段睡15-20分钟的“子午觉”,可以很好的起到缓解大脑疲劳、改善秋乏的状态。

许云推荐了三个动作帮助孩子缓解秋乏:

一是做剪刀手揉搓耳根;二是食指放在耳尖下三角窝的位置点按10次以上,然后向上提拉耳尖,直到耳尖发热;三是用拇指和食指按揉耳垂10次以上,然后再向下提拉耳垂,直至发热。这三个动作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大脑皮层的刺激,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开学季。

另外,不推荐孩子服用过多功能性的提神饮料,因为这些饮料中,大部分都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咖啡因大量的服用,可能会导致孩子睡眠障碍、注意力的不集中,还容易影响孩子们的神经和骨骼的发育。

调节情绪,告别开学焦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华提到,临近开学,孩子容易出现心理不适应,有可能是抑郁情绪的表现。针对孩子的抑郁情绪,家长可通过三种方法调节:

一是教孩子接纳和表达情绪,首先父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通过情绪卡片、绘画等方式引导孩子识别、接纳并表达情绪;

二是做好开学前准备,提前一周按学校作息调整生物钟,每天40分钟左右户外活动恢复精力,每天完成一个小学习目标找回学习状态;

三是教孩子学会学习压力的管理技巧,包括制定计划、分解目标、劳逸结合等。

崔永华提醒,如果发现孩子的状况已经达到了抑郁症的程度,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疗机构的帮助。

文、图 | 记者 宋诗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3

标签:养生   秋季   学期   指南   健康   孩子   传染病   情绪   处暑   状态   主任医师   百日咳   风疹   腮腺炎   水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