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东莞的安世工厂内,机械臂仍然是在24小时不停的运转着。
几天之前荷兰总部是切断了ERP系统和资金的支持,妄图想要用这样的方法逼中国的团队做出让步。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中国的工程师是48小时内,就完成了本地系统的切换生产线零停滞。

这座承担着安世全球70%封装业务的产能心脏,用实力打破了卡脖子的幻想。
博弈的起点就是荷兰依据冷战时期的《货物供应法》强制的接管了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
荷兰的经济大臣在致电中方的时候是毫无悔意,反而是想拿非法获取的企业权益来当他们谈判的筹码。

对此,中国的商务部是10月4号发布了出口管制的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的子公司出口特定的元器件,用法律手段来捍卫权益。
荷兰警告客户不要买中国的工厂芯片,但是后来好像忘了一个关键的数据:那就是东莞工厂巅峰年产能是能达到900亿件,全球每10颗小型号的半导体封装产品就有7颗是来自这里的。
更打脸的就是,安世59.86%的输入是来自汽车领域的车规及产品不良律师控制在PPB级别。

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协会早就已经警告过了,没有这些芯片,欧洲的车企将会面临停产的危机。
根据观察网的报道,欧盟跟风操作更加是短视行为:前脚刚刚邀请中方磋商稀土出口,后脚又要制裁四家中国的企业,想把中俄的关系扯进到俄乌冲突中来当筹码。
要知道中国对欧盟的稀土企业的审批便利,本来就是出于供应链稳定的一种善意行为。

现在荷兰主动的确认了美国的战略,欧盟更加是得寸进尺,本质就是误判了中国产业链的韧性。
安世中国的反击,堪称是教科书级别:本地的团队提前就部署好了阿里云的备份系统,4000多名员工中95%都是熟练本土化的人才。
比亚迪等客户不仅是没有撤单,是反而增加了订单量,市场也是永远会用脚来投票,产能和交付能力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再看看现在的荷兰总部空有股权,但是却丢了七成的产能,欧洲车企已经是开始绕过总部,直接来对接中国的工厂了。
这一场博弈也是撕开了全球化逆转时代的一个真相:当生产技术人才深度本土化,控股就是掌控的那些旧逻辑早就已经失效了。
中国工厂保住的不只是一条生产线而已,更加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一个关键的阵地。

欧盟如果说执意要单边的制裁的话,那么别忘了中国的稀土在全球供应链里面的分量,更加不要忘了中方坚决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明确表态。
现在的问题是当中国的工厂能自主的切换系统稳定供货的时候,欧洲的车企却要面临选择中国芯片还是停产的一个抉择。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西方的技术封锁还能走多远呢?
信息参考:牟平融媒《安世中国团队宣布,独立运营!东莞工厂:换个系统,我们继续干》、财联社《安世危机带来下游供应链焦虑?业内:短期内不具备大规模转单可能》、观察者网《变本加厉!欧盟批准对俄新制裁,列出12家中国内地及香港实体》、雪球《$闻泰科技(SH600745)$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市场份额达 9.4%》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