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不得不动笔码点字了,因为股和债,各有一个大事。
权益这边,周末,外卖大战如火如荼,各种补贴,各种零元购,家人们的冰箱都快塞不下了,而这,烧的都是股东们的钱,因此,下一步,港股可能迎来真正的考验。
债券这边,因为债市科技板的“顶层设计”加持,比之前的基准做市信用债,可能规格更高的科创债ETF,下周就要开售了,很多都是只卖一天——而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三个多月,规模已经疯涨到突破1300亿,那么,科创债ETF,会怎么走,也值得关注。
就这两件事,依次聊聊。
......
1、外卖大战。
事情的背景,想必大家都清楚了,昨天,阿里发起了“冲单日”,发放大量满减优惠券,我自己也尝试刷了一下,确实部分情况下,可以实现“零元购”,而美团紧急跟进了同类优惠,甚至因为短期流量过大,导致服务器崩了一下,当日的即时零售订单突破1.2亿单,其中餐饮占1亿单,创历史峰值,大家一起见证历史了。
我把阿里这波的时间线,帮大家理一下:
今年,京东进入外卖赛道,彻底打醒了阿里,东哥点醒了马哥,原来还能这么干——今年4月30日,阿里旗下的饿了么,启动饿补超百亿大促,同时淘宝天猫小时达业务升级为淘宝闪购,通过补贴,抢占即时零售市场。
5月2日,淘宝闪购提前全国上线,首日发放大量的满减大额券;
5月5日,淘宝闪购宣布日订单突破1000万单,占行业日均单量(8000万单)的1/8;
6月23日,阿里组织架构调整,饿了么、飞猪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启动500亿补贴计划,未来12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
然后,就是昨天的冲单日,时间脉络,大致如此。
阿里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因为,在淘宝上买衣服、买电子产品,是相对低频的消费活动,但是你点外卖、点饮料,是高频行为,可能每天都要干,因此,其核心目的,就是用短期亏损(比如上面的500亿补贴),换高频流量入口(以后你点外卖去淘宝下单),从而为阿里生态导流,最终实现大消费平台的转型。
好了,现在,受伤的,轮到股民了。
不管是阿里的几百亿补贴,还是美团的应对,归根到底,都是烧钱买流量(入口),买用户,最终影响的,都是企业的利润。
我看了一下高盛上周第一时间做的报告(原文在星球,我贴在文末),其预估:
“预计未来12个月内,阿里食品配送亏损为人民币-410亿元,京东为人民币-260亿元,美团息税前利润将减少人民币250亿元。”
因此,不管外卖和即使零售这个赛道,最后的市场份额占比怎么分配,对参与内卷的这些企业来讲,短期的盈利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在阿里宣布500亿补贴计划的当天(上周四),南下资金净卖出达到了30亿,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虽然阿里也是持续被净卖出,但累计净卖出也就110亿,也就是说,资金是在加速用脚投票的——当日,阿里单日成交164亿,也创近期的单日新高。
而最近6个交易日,阿里股价跌了9个点了。
我们之前说过,不管是港股的IPO、还是金管局回笼港币,对港股都只是短期冲击,不构成长期影响,但是,如果平台的竞争加剧,那确实就需要谨慎一下了。
因为,我们之前说过,港股这轮有四个周期:
一是,前所未有的低利率周期;
二是,险资的政策松绑周期;
三是,财政加码过程中,平台经济,处于结构化受益的政策友好周期;
四是,新消费、创新药的供给错位周期。
对于第三点而言,本来,消费领域的天量国补等,对于平台来说,其都是结构化受益的对象(财政政策的受益者)。
但是,如果重回烧钱的模式,竞争加剧,那么,影响的都是企业的短期利润,短期是多方共输的局面。
因此,至少三季度,这些平台的利润可能会有一定的压力,虽然,此前的股价,已经反映了一部分市场的预期,但是,整体来看,短期,港股,可能红利风格安全边际会高一点。
2、科创债ETF。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