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年对苏联的那些招数,总有人拿来比对中国,觉得能复制成功,
2025年3月,新加坡海事周论坛上,73岁的前总理李显龙丢了个重磅炸弹,
中美这场较量会带来"80年未见的惊涛骇浪",
这话一出,全球都竖起了耳朵。
要知道,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能在大国夹缝中活得滋润,靠的就是看得准、说得透。
李显龙这句警告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深意?
回头看冷战那段历史,美国这招"熬死对手"简直堪称经典,
1947年杜鲁门主义一出台,美国就开始了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
最狠的是什么?逼着苏联跟自己比军费
苏联为了维持超级大国面子,军费占GDP的比例飙升到20-25%,美国只需要6-7%。
这就像两个人比谁能憋气,一个本来肺活量就小,还偏要跟肺活量大的比,不憋死才怪。
80年代里根上台后,又祭出"星球大战计划"这个大杀器,
苏联一看美国要搞太空武器,吓得赶紧跟进,结果把自己的家底掏空了,
到后来,苏联商店货架空空如也,连面包都供应不上,老百姓排队买个土豆都要等半天。
美国还有一套"和平演变"的文化攻势,
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牛仔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苏联年轻人的思想。
等戈尔巴乔夫想改革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1991年圣诞节前夕,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一个超级大国就这样烟消云散。
现在轮到中国了,很多华盛顿的智囊们又开始翻这本"老教材",想着故技重施。
可李显龙为什么说这招对中国不管用呢?
首先,地缘条件就不一样
苏联虽然地大,但说到底还是个内陆国家,缺乏出海口,对外贸易受限。
中国可不同,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海、深圳、青岛这些世界级大港,让中国成了真正的"世界工厂"。
你想封锁?门儿都没有
比如,美国对华芯片禁令从高端制程扩展至 28nm 成熟工艺,试图瘫痪中国半导体产业,
中国则通过 “双循环” 战略加速自主创新,2025 年国产 14nm 芯片量产率突破 70%,
形成战略对冲。双方在稀土、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资源争夺,进一步加剧供应链重构压力。
其次,经济体制的差异天壤之别
苏联那套僵化的计划经济,效率低得让人着急,
叶利钦1989年访美时看到超市货架摆满商品,还以为是特意安排的,
连续看了好几家超市才相信这是美国的日常。
中国的混合经济体制,既有市场的活力,又有国家调控的稳定性,韧性强得很。
军事策略也更务实
2024年中国国防预算1.45万亿元人民币,看起来不少,但占GDP比例只有1.3%,远低于美国的3.5%。
苏联当年全球建军事基地,从古巴到越南到处插手,最后把自己拖垮了。
中国到2017年才在吉布提建了第一个海外基地,主要还是为了保护商船,多务实啊。
今年的局势更加激烈,
特朗普在2025年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对全球金融市场冲击最甚,对中国的关税提高至145%。
这个数字听着就吓人,中国的反应更精彩。
仅两天后,中方出台系列措施精准反击,除加征关税外,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手直接打到了美国的痛点上,
中国生产了全球约90%的精炼稀土,这些东西是制造F-35战机、电动车电池、风力发电机的关键材料。
美国CNN都承认,稀土是中国在此轮贸易战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
中国打出了这张"强有力"的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李显龙这个人,在新加坡当了快20年总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他的警告绝不是空穴来风。
他形容这场危机是"80年未见的惊涛骇浪",裹挟着经济衰退、社会撕裂与地缘重构的连锁反应。
更关键的是,中美经贸争端若失控,
全球贸易占GDP比重恐跌破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55%红线,引发"二战以来未有之大变局"。
这个数字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新加坡作为贸易依存度高达327%的城邦国家,对这种变化最敏感。
想想看,2008年金融危机多严重?
全球股市暴跌,银行倒闭,失业率飙升,如果真的跌破那个55%的红线,后果不堪设想。
最关键的是,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冷战时期那种壁垒分明的格局了。
中美经济深度交融,想"脱钩"谈何容易?
2024年,尽管贸易摩擦不断,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仍然高达6200亿美元,
苹果手机在中国组装,特斯拉在上海生产,波音飞机卖给中国航空公司,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让简单的"熬死对手"策略变得不现实,
美国财政部一位官员忧心忡忡地对《华尔街日报》表示:"如果美国执意将中国切割出世界贸易体系,会出大事。
苏联并不是世界贸易的重要成员,切割了也无所谓,
中国则不同,这一切就犹如切中人的大动脉,是要出大事的。
还有一个苏联没有的优势——文化自信。
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精英阶层对西方的盲目崇拜,以为抛弃社会主义、拥抱西方价值观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中国不一样,五千年文明不是吹的。
从孔子的"和而不同"到现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韧性让"和平演变"战略碰了壁。
美国反华学者米尔斯海默都无奈地承认:"我们曾尝试过,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
李显龙作为新加坡的掌舵人,最懂得在大国之间求生存的艺术,
新加坡能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靠的就是看问题准、说话中肯。
他的警告其实是在提醒世界: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历史重演,中国不是苏联,21世纪也不是20世纪。
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经济复苏这些全球性挑战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正如中国外交部一直强调的,中美关系不应该是零和游戏,而应该在竞争中管控分歧,在合作中扩大共识。
美国确实成功"熬死"了苏联,这是历史事实。
但想用同样的办法对付中国,就像想用诺基亚的思维做iPhone一样,时代变了,套路也得变。
李显龙的这句公道话,戳破了不少华盛顿智囊的幻想泡沫,
毕竟,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打败对手,而在于找到共同繁荣的道路。
这才是对两国人民、对全世界最负责任的选择。
文编辑:X
新华网——李显龙:各国需要和中国做生意,机会和市场都在中国
李显龙:高度关注中美关系走向,解决全球问题中美必须发挥领导力 2023-09-06 21:36·观察者网
李显龙:繁荣自信的中国是全世界的大好事 2017-09-18 13:52·新华网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若中美摩擦升级,对世界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2018-04-10 14:34·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显龙喊话新加坡民众“做好被卷入大国冲突准备”,台专家:台海冲突已在压力边缘
2022-08-23 07:07·海峡导报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