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聪明的活法:装傻、闭嘴、隐身

退低头赶路,敬事如仪;自知自心,其路自明。


——“言论”,《读者》2025年第14期

有人说,人到中年,都活成了压弯的扁担

左边担着全家的责任,右边扛着生计的重压。

步子迈得小心翼翼,总盼着什么时候能歇一歇。

生活的琐事,追在身后,想歇一歇,人还得从自己身上找办法。

不该在意的事,装装傻,没必要说的话,咽回肚子去,能清静就清静一会。

人到中年,最节能的活法,无非就是:装傻、闭嘴、隐身

来源:视觉中国

装傻

早年在事务所当会计师的时候,有位老前辈让我印象深刻。

事务所工作繁忙,人事复杂,同事们经常为了一点事就闹矛盾。

今天为了抢客户,明天为了晋升机会,后天又为了一些利益纠葛而心生嫌隙。

但前辈老孙,却始终人缘很好,从没什么麻烦事找上他。

他不仅有稳定的客户源,还备受领导尊重,堪称办公室里的定海神针。

我偷偷观察着,发现老孙有他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

那就是偶尔装傻,间歇性耳聋,大部分时间没心没肺。

比如,闲聊间,有人阴阳怪气地说他没本事,他听罢就是笑笑;

比如,有人甩锅害得他被客户臭骂一通,他也不往心里去;

再比如,哪天碰上领导心情不好,被批评几句,他更是不以为意,继续认真工作。

此外,什么溜须拍马,投机取巧,拉帮结派,老孙更是一点也不会。

看上去,他人傻乎乎的,但这些年过去,属他小日子最舒坦。

我不由得打心眼里佩服:原来,这就叫傻人有傻福。

中年以后,很多事不必较真,很多人没必要理会。

迟钝一点,无所谓一点,我们才能从忙乱的岁月中捡拾一份从容。

作家萧然,早年在杂志社工作。

一次他和同学在公司附近的饭店聚餐,听到隔壁包间传来一位同事的声音。

仔细一听,竟是说自己的坏话,但萧然却该吃吃该喝喝,心情丝毫不受影响。

同学几次提醒他,萧然却傻乎乎地说:可能是在说别人吧。

同学忍无可忍:都指名道姓了,怎么不是说你!

萧然还是装糊涂:同名同姓,也有可能。

见萧然如此“窝囊”,同学也只好作罢。

事后,萧然在公司碰上说坏话的同事,没有拆穿,也没有翻脸,还照常打招呼。

他看似吃了亏,实际上却避开了一场职场纷争。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但凡撕破一次脸,就不可能再破镜重圆。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真闹了矛盾,日后工作的开展就难了。

倒不如装装傻,让事情过去,主动躲开一些不愉快。

难得糊涂,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笨人。

这并非真傻,而是不计得失的通透,避开纷争的智慧。

季羡林曾说:我平生最佩服两种人,甘当配角的人和故作愚钝的人。

年轻时,我佩服的,大都是聪明伶俐,当仁不让,处处争锋的人。

但经历得多了,也似季羡林这般,开始欣赏能守锋藏拙的“笨”人。

中年人的“装笨”,是为自己树立一道屏蔽干扰的防火墙。

看穿不揭穿,看破不说破,既成全了别人,也周全了自己。

来源:视觉中国

闭嘴

前几天,和老妈通电话,听说二舅妈又因说闲话惹上是非。

我这个二舅妈,有个毛病,没事就爱东拉西扯。

这家小夫妻闹矛盾,那家孩子找不到工作,芝麻绿豆的事,经她一传,就人尽皆知。

而当事者知道后,往往压不住火,找上门来,与二舅妈理论。

你一言我一语的,话赶话地又吵起来,不免令人焦头烂额。

不久前,张大爷的儿子小超,带着女朋友回来。

本是件好事,但二舅妈却背后嘀咕,说人家女朋友面相不好。

话传到张家,气得一家人风风火火地来,狠狠数落了二舅妈一通。

这就像“沐猴而冠”这一典故揭露的,人往往败于话多。

“沐猴而冠”,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话说秦末,项羽进入咸阳之后,到处劫掠,还放火烧了咸阳宫。

有人就劝他:咸阳在关中要塞,在此建都,一定能成就霸业。

但项羽拒绝了这个提议,就想回楚国,还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那人听了这话,心里暗暗鄙夷,私下对别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楚国人真是一点见识也没有,只是穿上衣冠的猴子而已。

这句闲话很快传到了项羽耳朵里,项羽听完勃然大怒,直接下令把他杀了。

老人言,莫将闲话当闲话,往往事从闲话生。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该说的话一旦出了口,要么结仇,要么惹祸。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本来平平静静的日子,因为多说了一句话,变得一地鸡毛;

本来相安无事的关系,也因为多说了一句话,变得针锋相对。

人到中年,话越多,祸越多;嘴越严,人越稳。

这就是“水深不语,人稳不言”的道理。

管住嘴,守住心,不听嚼舌之音,不言他人之事,是处世的智慧,也是一生的修行。

来源:视觉中国

隐身

作家吴军说,人到中年,要减少自己与外界的摩擦力。

细细想来,不无道理。

中年后,本来就事多心烦,再一味与外界纠缠,那真是片刻清静都没了。

只有果断减少与生活的摩擦力,学会独处与避事,才能颐养自己的身心。

朋友赵哥,人送外号“鱼塘隐士”,动不动就躲去乡下的鱼塘玩“消失”。

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的程序员,五六年前就在大城市定居了。

但步入中年后,赵哥忽然有了“隐退之意”,就去老家包了片鱼塘。

他说是为自己留条赚钱的后路,但明白的知道,他是为了清静。

毕竟,大都市的生活太嘈杂,事多人多,应酬不断,很难清静。

尤其是工作十几年后,身体大不如前,赵哥这才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调养一下。

我们每天都活得太焦虑,太慌张,唯有躲开这些烦乱,学会“隐身”,才能为自己求得一份安静与闲适。

演员王志文说,《天道》主角丁元英,是他演过最不一般的人物。

剧中,丁元英生活平淡如水。

从国外回来后,并没有选择回老家,也没有留在朋友多的北京,而是去了谁也不认识的古城。

在古城,他一日三餐极其简单,日常生活大都闭门不出。

一根油条,一碗米线,有滋有味;一杯清茶,一曲音乐,自得其乐。

他看似很孤僻,没什么朋友,不混什么圈子,也不需要认同与理解。

但实际上,他内心最为自在,不被外界干扰,不被情绪左右。

整天就是喝茶、看书、听音乐,去思考人生,去感悟生命。

隔着屏幕,都令人到中年的我,十分艳羡。

作家马德说: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生命的葳蕤和蓬勃。

生活就像一杯浑浊的水,只有自己安静下来,日子才会变得澄澈。

人到中年,最是需要开启生活的“节能模式”。

学会隐身,守住内心的清净,在独处中丰盈生命。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作家周国平,以“宅男”自居,平常基本不出现在公众面前。

他一个人看书、写文章,基本不和人接触,完全是隐身状态。

就算有人叨扰,他也显露出一副“听不懂”的样子,以此婉拒。

如此一来,周国平活得清清静静,整个人状态远超同龄人。

这几年,“低耗能”的生活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青睐。

大伙发现,人不给自己做减法,生活只会越来越沉重。

不管闲事,不说闲话,不凑热闹。

把能耗降到最低,我们才有余力应对人生的中年。

愿我们都能寻得内心的静谧,迎来中年后的岁月静好。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瑾山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美文   活法   人到中年   闭嘴   聪明   项羽   舅妈   清静   闲话   沐猴而冠   楚国   鱼塘   中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